第913期
南沙持续释放新活力
年度期号:2025年-21期
出版日期:2025年11月13日
文章数:39
阅读量:
手机端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第913期 总39篇
封面故事
珠江潮涌,千帆竞发。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粤港澳大湾区正以勇立潮头的奋进姿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粤港澳大湾区以一幅幅“1小时生活圈”的鲜活图景,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阶段性答卷。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尤其是作为经济大省的广东,亦是制造大省。
近些年,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已拥有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等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围绕科创企业、科研机构怎样构筑科创高地,《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近日实地走访。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外贸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为外贸韧性提供了支撑
从协同创新的实验室到跨越天堑的超级工程,从规则衔接的制度创新到民生领域的互联互通,一幅波澜壮阔的“内通外联”画卷正在南海之滨徐徐展开。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高新技术企业超过7.1万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9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89家。
从引导农户进行气雾栽培到培育特色产业,再到盘活闲置土地,实现村民分红收入翻番……
展望我的“十五五”
在803平方公里的空间内,如何统筹布局三大产业,正是南沙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样板区的核心课题。
10月17日,“面向‘十五五’·打造重大战略性合作平台”——《南沙方案》实施三周年专题研讨活动在人民日报社举行(《南沙方案》即《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
这里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约1/9的经济总量。
全运会开幕式以“圆梦未来”为主题,设置“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三个篇章,呼应粤港澳三地“同声同气”的联结。
独家看点
进博会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
李稻葵:中长期发展规划确保政策稳定和连续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杨开忠:长江经济带“十四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企二代”的接班路
全景报道
​A股多数上市公司增收又增利
资本市场层面、监管层亦明确表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致力于打通“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无论是大而强的科技巨头,还是小而美的科创新秀,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
星巴克中国,卖了?
固态电池已经到了冲刺阶段。
面对购置税补贴退坡,多数车企开启了撒钱“兜底”模式,争抢2026年消费者,再叠加金九银十的购车旺季,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近期“爆单”了。
微短剧推广为啥不赚钱了
适老化的这份“适”是安全和便捷,更是尊重与温暖。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我们自身也终将抵达的“老年友好型社会”。
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庞大
金融服务事关老年人的“钱袋子”,因此,提升金融服务的适老化水平是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持续推进数字技术适老化,是践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内在要求。
随着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雄安新区城市活力迸发。
揭秘“980变100万”的增资“魔术”
面对国际环境复杂严峻、自身结构调整压力等多重挑战,上海在5万亿元GDP的高基数上稳步前行,在三季度末交出了一份引人注目的经济答卷。
多城试点零租金园区
观察评论
APEC,当然是深圳
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苏超”落幕不散场
海南封关后,无主私货该怎么管
警惕“时间寻租”
《中国经济周刊》第20期刊出《中国北斗“上新”》报道后,网友热议如潮。
今年第20期《中国经济周刊》特别报道《微短剧:小屏幕,大生意》刊出后,网友纷纷议论。
顶部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 公众账号获国家网信办红“V”认证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16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31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