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城试点零租金园区

本刊记者 牛朝阁

从南到北,从沿海发达城市到中部核心区域,多地政府主导的产业园区纷纷抛出“免租”橄榄枝。据本刊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国内至少有8地出台了“零租金”产业园的相关举措,涉及园区资源超50万平方米。

通常来说,租金收入是产业园现金流的主要来源,一个产业园区不收租金赚什么?“零租金”的园区靠谱吗?

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科技生态园

多城试点,涉及园区超50万平方米

今年3月,深圳提出“零租金”产业园政策。深圳市国资委提出,统筹调配10万平方米市属国企产业园区资源,为入园小微科创企业提供“低成本、高品质”的产业空间,通过区政府遴选且符合相应政策条件的科技企业最低可享受两年以内的免租优惠。

今年3月底,北京市海淀区推出了针对AI行业的“中关村AI北纬社区”,将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构建10万平方米以上人工智能企业重点承载区,符合条件的AI企业可免租入驻,最高享受3年全免费的租金优惠。

今年4月,苏州发布“环秀湖青年启航计划”,统筹调配10万平方米国资产业园区,对符合条件企业给予200平方米以内的面积或总数不超过10个工位的两年“零租”支持,还将为单个企业提供不超过300万元的融资额度、每年不超过1万元的平台服务额度。

随后,广州、成都、杭州、沈阳等地也纷纷提出了相关政策。

成都天府新区提供5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区,实施“阶梯式”租金减免政策;杭州发布“润苗计划”,调配不少于20万平方米的国有产业园区资源,承接遴选入园的“好苗子”企业等科技型初创企业,为其提供不超过5年的“零租金”创业场地;沈阳(国际)青年创新创业港推出“零租金”产业园样板,规划总面积5万平方米,“一金三费”(办公场地租金、物业费、采暖费、公区水电费)3年全免。

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零租金园区)是对工业发展补贴的一种升级,工业首先需要放水养鱼,如果不放水,鱼也无法到来,那最后就没有鱼吃了。”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曾刚告诉本刊记者,地方政府希望以此方式来吸引企业,进而拉动投资。尤其是吸引目标企业,以达到强链、补链的目标。

“零租金园区最终目的是培养城市创新生态,使这个地方不断有‘小鱼’,这些‘小鱼’中有一部分可能长成‘大鱼’。这就是政策的目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告诉本刊记者。

“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影响下,政府没办法直接补贴租金,但又面临租赁压力,零租金园区随之而来。其核心是降租,让利给产业。”亿翰智库产业研究院院长黄新云对本刊记者说。

从各方讨论来看,在“零租金”抢企业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竞争成了争议点。

“部分公司的业态比较丰富,就滋生了所谓的‘二房东’,以甲的名义享受了零租金政策,但又转包给乙,比如原本声称业务是芯片设计,但实际业务却是个小卖部,这就搅乱了这个市场。”曾刚说。

王青建议,零租金园区政策要配置完善的优惠退坡机制,既为初创企业提供空间,也形成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可明确设定从零租金到半租金,再到迁移至其它园区的规则和机制。“当初创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若继续提供零租金的优惠政策,就可能会产生不公平竞争。”

王青用廉租房来类比:“廉租房一般是以家庭收入、就业状况等作为申请条件。如果家庭收入提高到一定水平,那么再继续享受廉租房就不公平了,也违背了政策的初衷。”

“别把努力招来的女婿气走了”

“零租金政策并不是发展促进初创企业的充分条件,更不能发挥决定性作用。”王青认为,并不是有了零租金园区,初创企业就会源源不断地形成,还需要创投、人才、文化、宜居等其它城市发展要素或资源配套。

在王青看来,如果一家企业只关注零租金政策相关的方面,那么它很可能并不是政策希望扶持的初创企业。

“创新型企业更关注地方的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而非简单的零租金政策。只有在利润率较低且主要依赖低端要素和资源的情况下,企业才会关注这些条件。就像植物一样,一家企业在这个园区发展壮大,并且留下来,他们更看重这里的空气、土壤、水分,而非给每一株植物添了多少肥料。”他说。

“别把努力招来的女婿气走了。”曾刚也持相同看法,他认为,与零租金园区配套的应当是稳定、健康的营商环境。

黄新云算了一笔账,他认为对于一般性办公企业,租金一般占总经营成本的15%,最多不超过20%,这个占比与其他成本要素相比,显然是其他要素更加重要。

曾刚认为,零租金园区是好事,但要避免病急乱投医。“我此前调研发现,各个地方挖墙脚现象比较普遍,这扭曲了市场,造成了不必要的地方竞争。”

黄新云则提醒,地方政府要审慎出台零租金政策,避免与商办产业园间出现“踩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