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将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2分钟。这一基建力作得益于施工方式的“科技革新”——建设团队首次将北斗高精度定位融入第四代智慧缆索吊装系统,使过去依赖10余人用“嗓子喊”“肉眼看”的复杂工序,变为只需一两人在控制室输入坐标即可完成,实现“高空搭积木”般精准作业,误差不超过10厘米。
不仅支撑超级工程,北斗系统也早已融入日常生活:清晨的闹钟、早高峰的网约车定位、午餐时的外卖追踪、下班后的共享单车,乃至演唱会门票的抢购,都离不开北斗提供的精准定位与统一授时等服务。《中国经济周刊》第20期刊出《中国北斗“上新”》报道后,网友热议如潮。
北斗证明了“中国方案”的实力
@勇敢的人:中国北斗从“双星定位”蹒跚起步,到服务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覆盖。从十米级定位精度,到纳秒级时间同步的突破,下一步还要建设“月球北斗迷你系统”……北斗走的每一步,都是实打实的前进,都是一步一个脚印。
@岁月茹梭:这是中国航天科技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壮大的飞跃,它凝聚着无数科技人员的心血、智慧和汗水。中国北斗从天边到身边,已进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并启动下一代关键技术攻关。北斗用一个个实在场景证明了“中国方案”的实力。
造福中国 造福世界
@优雅天空:北斗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人们生活品质。相信在并不遥远的将来,北斗闪耀苍穹,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金色年华:从服务日常到探索深空,北斗的进化太提气了。地上“管”着红绿灯,天上建着月球路标。北斗系统服务能力跨越式发展,为科研试验等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这是中国力量,既接地气又够硬核。我们为中国科学技术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