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政策落地,科创板成长层“迎新”

本刊记者 宋杰

无论是大而强的科技巨头,还是小而美的科创新秀,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

今年6月,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上宣布推出“1+6”政策措施。“1”即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且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6”即在科创板创新推出6项改革措施。

10月28日,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元生物”)、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奕材”)、广州必贝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必贝特”)3家未盈利硬科技企业正式登陆科创板成长层。

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上市仪式现场表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迎来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这标志着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技术突破与资本认可的双向奔赴

“科技型企业往往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资本、经历长期研发,才能实现技术突破和积累。这一过程中的阶段性亏损,并非经营不善,而是厚积薄发、磨炼内功的必经之路。”西安奕材董事长杨新元现场发言时说。

针对这一情况,科创板设立“科创成长层”,对接技术突破性强、研发投入高的企业,打破了“唯盈利论”的桎梏,为这类企业打开了通往资本市场的大门。

上市首日,前述3家公司股价分别上涨213.49%、198.72%、74.41%。这3家企业以核心技术诠释了“硬科技”的成色——

禾元生物建立了全球领先的水稻重组蛋白质表达体系,突破了重组人白蛋白药物的底层关键技术,其HY1001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已顺利获批上市,尚有5个产品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西安奕材作为中国头部、全球第六的12英寸硅片厂商,专注于半导体产业链最上游的核心材料,截至2025年6月末,已是中国12 英寸硅片领域拥有已授权境内外发明专利数量领先的厂商;

必贝特聚焦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其研发的创新药BEBT-908已获批上市,研发管线储备丰富。

新政最关键的是形成了对技术创新的持续反哺机制。必贝特的参投机构、广州越秀产业投资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荣说:“科创成长层允许在审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向老股东开展增资扩股等活动,缓解研发期资金压力,这形成了一种‘技术突破—资本反哺—产业升级’的正向循环。”

这一循环正引导着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集聚。西安奕材的参投机构、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海介绍,作为网信领域的国家级基金,中网投超过90%的投资投向了国家“卡脖子”领域的硬科技项目,其中近80%为中早期项目。

制度供给与市场生态的全面升级

“1+6”新政的落地,不仅是上市标准的优化,更是资本市场生态的系统性重塑。上交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共计758万投资者账户开通了科创成长层交易权限。

“资金愿意来、企业留得住、投资者有回报。”仪式现场,上交所理事长邱勇这样展望市场生态。

据上交所统计,科创板“1+6”政策发布以来,市场对科创板ETF参与热情持续升温,投资者需求显著提升,4个月内已新增21只科创板ETF上市,标的涵盖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科创综指等宽基,科创人工智能、半导体材料设备、创新药、新能源等行业主题,引导资金持续流向新质生产力重点发展领域。目前上交所上市科创板ETF已达105只,总规模3000亿元。

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认为,新政为指数体系注入了新活力:“科创成长层的设立,为开发更具针对性、更聚焦未盈利高研发企业的精准化指数奠定了基础,同时从源头强化了科创板的‘硬科技’底色,为指数化投资提供更优质的底层资产。”

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行政负责人、基金经理徐猛表示,改革显著提升了市场对人工智能、创新药等高投入、长周期领域的包容度,为公募基金拓展了投研与产品创新空间。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华东区A股上市业务主管合伙人赵海舟在服务科创企业的过程中,观察到算力基础设施、高端半导体材料、AI芯片设计以及医药研发等行业的活跃度正在提升。

“虽然研发投入大,专利壁垒高,但这些赛道的企业正在成为资本和产业的关注点。”赵海舟建议,“借鉴纳斯达克经验,科创成长层可在再融资便利性、股权激励灵活性及跨境资本运作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例如,探索更灵活的定向增发机制,试点国际资本参与渠道,以支持企业持续成长。”

据上交所数据,今年以来(截至10月28日),科创板上市11家企业,IPO 融资额169.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54%。自“1+6”政策发布后,科创板新增受理26家企业,其中未盈利企业8家。

随着制度红利持续释放,资本、技术、产业的高效循环进一步加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注:本文不作为投资建议引导)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