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
民生向“暖”新实践

本刊记者 郑雪

早上9点多,如平时一样,不到两岁的小黄金已经出现在雄安图书馆的幼儿阅览区。出生在雄安的她,最喜欢“听”绘本。“那边好几个柜子都是绘本,她挑一本自己喜欢的,我就一篇篇给她讲。”小黄金的姥爷金大爷聊起小朋友满眼都是自豪和开心。

“她爸妈说雄安环境好、政策好、机会多,就过来了。现在收入翻倍了,日子好起来了,孩子也很幸福。”金大爷说。

金大爷一家,是众多雄安“新人”生活、工作的缩影。在雄安这座“未来之城”,他们安居、乐业,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他们的幸福感来自哪里?雄安新区如何回应民生关切,又是如何保障民生工作的?

10月末,2025中国品牌论坛媒体采访调研团来到雄安新区,以“民生向‘暖’”为主题,走访雄安图书馆、雄安体育中心、启动区易安社区、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等地。随着采访的深入,本刊记者作为调研团的一员,找到了上述问题的答案。

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

雄安图书馆阅读环境

雄安新区悦容公园一景  本刊记者 郑雪I摄

让文体设施触手可及

随着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雄安新区城市活力迸发。

今年3月投入运营的雄安体育中心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北部大学园片区,功能集专业赛事、全民健身、文化演艺、休闲娱乐于一体。自开业后,可谓是“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中心承接国际篮联三人篮球U23世界杯、《乘风2025》录制、全国击剑冠军赛等大型赛事活动近30场,累计吸引线下人流超40万人次。

刘文是雄安新区某央企的程序员,午休时间,他会到雄安体育中心室内羽毛球馆打球。“我基本每天都会过来,这里场地比较新,感觉挺好。打球还有优惠,中午大概30元一场,4个人平均下来没多少钱。”

雄安体育中心的游泳馆、羽毛球馆及室外场地已全面开放,截至9月底,服务全民健身5万人次,其中免费低收费占比超50%。室外乒乓球、篮球全天免费,室外网球低收费,真正体现“还馆于民”。

从雄安体育中心步行10分钟左右便可到达雄安图书馆。雄安图书馆是雄安新区首个城市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技术让书籍“流动”更加顺畅。雄安图书馆通过分拣系统以及轨道配送系统实现书籍一键借还和在场馆内快速流转;爱心阅览室内,读者通过桌面扫码便能享受智能配送服务,机器人馆员助手不仅可以把读者需要的书送到手边,还能一站式完成借还。

“我们今年打算先建5家分馆,统一物流配送,实现图书通借通还。当前主要任务是建立统一的规则体系、完善相关设备配置。未来计划是将新区范围内的图书馆、图书室联系起来,让所有读者都能享受这一服务。”雄安图书馆副馆长徐冰说。

让民生更暖、服务更迅速

满足公众个性化的需求、让服务高效触达“最后一公里”,这是民生服务落地的必答题。在雄安新区,个性化的对接和满足,让民生更暖;服务流程高效运转、数字技术重塑业务场景,民生服务跑出加速度。

易安社区是雄安新区启动区首批建设启用的社区之一,雄安启航健身队的团长王素萍去年搬到这里。那时小区人少,感到孤独的她经常盼着周末回老家。

易安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王素萍爱好跳操的情况后,在业主群中发布了通知,帮助其招募队员。现在,健身队的微信群内已有80多人。

“社区工作人员很支持我们,帮忙协调了场地。下雨天没法室外出操,我们还可以在党群服务中心的舞蹈室进行直播出操,队员可以线上一起做。现在让我回老家,我也不愿意,这儿太好了。”王素萍说。

社区是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居民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在雄安有了更直观的体现。

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致力于打造“离开北京还在北京,到了雄安优于北京”的政务服务环境,这给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北京市区两级3500余项事项在雄安可办,雄安本级及三县1400余项事项北京可办。

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方面,2025年第一批重点事项已有10项上线运行,平均跑办次数、办理环节、申报材料、办理时限压缩65%以上。

在数字治理方面,10月29日,首批1000家试点企业的“企业码”正式亮相。“企业码”是企业的“数字身份证”,不仅公众可以“扫码识企”,企业还可把全部档案装进“手机”,效能提升,壁垒也被打破。

雄安正以其创新活力和民生温度,吸引越来越多人参与未来之城的建设,共享城市生长和人文温度。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