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的余村已成功转型为“最佳旅游乡村”,成为“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样本。
本期封面报道梳理权威宏观数据,“数说”我国20年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深入地方一线,挖掘绿色发展案例经验;采访生态发展亲历者,带你从微观故事细节中感受发展绿色脉络。
这片被大理人视作“母亲湖”的高原明珠,曾因污染失去光彩,如今重焕生机,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篇章。
围绕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林区生态保护、林场职工生活等方面,伊春广开思路、多策并举,不断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书写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光山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几何?那片繁茂的油茶林,怎样转化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金山银山”?
在榕江县所在的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生态文旅与“村超”的活力已经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名片。
我们在西部矿山生态修复上开辟了独特的技术方法和工程示范模式。
眼看着汾河一天天变样,水质一天天清澈,湿地一寸寸恢复,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在此栖息,熟悉的地方有了新的风景。
60多年的时间,三代塞罕坝人只做了一件事——种树。
我们看到,科技正在为高标准农田插上“智慧的翅膀”。
现在算下来,水鸟种类有291种,全年栖息水鸟累计数量超60万只,湖面上越来越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