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拆大建”转向“精细化运营”
老房、老街成撬动消费新支点

本刊记者 侯隽

经的闲置老锅炉房变成集康养照料、社区服务、邻里商业的社区综合体,曾经荒草丛生的空地变成了“小而美”的口袋公园,曾经衰败的商业街道变成了长三角文旅消费十大创新场景之一……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更新推进,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老房子不仅变成好房子,还拓展为“好街区”,实现了空间焕新和幸福赋能,成为撬动消费新支点。

苏州十全街经过综合改造提升后,街道焕然一新。

用“绣花功夫”把老房子变成好房子

“这是我们厂以前的宿舍楼,我住了40多年,过去小区环境很一般,还有很多乱搭乱建,好多老邻居都把房子出租搬走了。如今,房子不仅仅是旧貌换新颜,好几个老朋友又搬回来养老了。”湖南省浏阳市淮川街道百川里片区的居民李金华对本刊记者说。

淮川街道城西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何素娟介绍,淮川街道百川里片区属于城市老城区,整个片区有很多老厂房家属区,包括煤炭公司宿舍、房产局宿舍、抽纱厂宿舍等,大多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造前,片区普遍存在建筑破旧、地上地下线缆凌乱、路面破损、污水横流、配套功能缺失等老旧小区通病,因此成为浏阳积极推进的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项目。”何素娟说。

百川里片区改造项目于2021年9月开工,2023年12月全面竣工。据了解,项目涉及36个小区、81栋住宅楼、1830户居民,总建筑面积16.7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1.1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2516.5万元、省级财政补助91.5万元、县级国有企业投资7600万元、居民自筹900万元。

据当地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改造过程中,当地政府与居民深度协商,采取了“基础类改造应改尽改、提升类改造量力而行、公共服务精准补短板”策略。

这次改造不只是简单的“涂脂抹粉”,而是系统性的功能再造:地下管网全面更新,屋顶防水隔热加固,楼体节能保温层铺设,加装电梯解决痛点。尤为关键的是,将小区围墙内外的“微循环”一并打通,利用边角地增设口袋公园与健身路径,并将闲置旧房改造为社区食堂、日间照料中心。

如今的百川里片区,行道树与房屋立面的山水画相映成趣,口袋公园花香四溢,居民在风雨走廊里悠闲聊天。这里不仅颜值实现了“逆生长”,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得“原地升级”。该项目成功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北京市平谷区的南小区,同样的变化也在发生。

南小区始建于上世纪 80 年代,是平谷区较早建成的一批职工家属楼。随着时间推移,居民楼上下水堵塞、楼道环境脏乱差、小区配套设施和无障碍设施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

2022 年,平谷区启动南小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这也是平谷区首个采取 “投资 + 设计 + 建设 + 运营”一体化运作的城市更新项目。

据北京住总集团有关负责人对本刊记者介绍,平谷南小区城市更新项目总投资5106万元。其中市区两级财政资金投入约3466万元,用于建筑规模10.13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综合治理;企业投资约1640万元,用于存量资源提升。

与以往老旧小区改造不同,南小区的改造体现了一种“绣花功夫”。

例如,针对老龄人口比例高的特点,改造特别强化了适老化与无障碍设计:单元入口平缓坡化,楼道安装休息椅与扶手,关键节点加装防滑措施。引入智慧元素,为高龄独居老人安装一键呼叫和健康监测设备,将安全关怀融入日常。

此外,将位于南小区的闲置锅炉房改造成一个集康养照料、社区服务、邻里商业、文体活动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体,原街道办公用房也被改造成社区养老驿站和长租公寓,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

小区居民孙奶奶对本刊记者说:“年纪大了,出门有点麻烦,以前外面也没有场地可以待着,现在好了,设施应有尽有,没事就爱下楼转转,跟老伙伴们说说话,这心里头敞亮多了。”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国平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城市更新已经从 “大拆大建” 到 “精细化运营”。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在城镇化后期,城市发展要转向精雕细琢,从‘增量’转向‘提质’,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主,注重技术赋能创新发展、老龄化程度、弱势群体需求等方面” 。

老小区加装电梯,居民便捷出行。

苏州十全街改造与烟火气相融

老旧小区经过改造,沿街房屋立面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功能都得到了提升。

老旧街区改造释放巨大内需潜力

5月20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负责人赵成峰表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既有利于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宜居性,又有利于释放巨大内需潜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城市更新中的老旧街区改造,不仅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为青年人提供更多创新创业空间,为市民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更成为撬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6月12日,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第五次联席会议在无锡市举办,发布长三角文旅消费十大创新场景,苏州市姑苏区十全街消费场景入选其中。

十全街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双塔街道,是苏州古城最有代表性的特色街区之一。前些年,十全街设施老化、业态单一、交通混乱等问题凸显,不复往日活力。

2024年,苏州对该街区进行更新改造。数据显示,改造后,十全街周末客流峰值较此前激增3倍,日均人流量突破5万人次,特色餐饮、文创零售、沉浸式体验等新型业态营业额增幅超50%。

打开社交网络,关于十全街的打卡攻略非常多,从苏州地铁三元坊站2号口出站,沿着十全街向东漫步,可以探访网师园、沧浪亭等姑苏名胜,在老字号面馆吃一碗苏式面,再去网红烘焙店和咖啡馆歇歇脚。晚间,霓虹灯亮起,酌一杯小酒,听一场露台音乐会,“苏式生活”有了更时髦的打开方式。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研究分院院长范嗣斌对本刊记者说,老旧街区改造既是空间焕新、品质提升,更是在打造城市活力场所,需要守护城市烟火气息。

据悉,十全街在更新提升过程中,充分挖掘自身特色,打造多元业态。街区内,既有焕发新姿的老字号,传承苏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文艺展馆,为城市增添文化艺术气息;还有年轻态的面包茶饮店、独具特色的潮流咖啡馆等,吸引年轻消费群体。众多国内知名品牌以快闪、联名、特展形式轮番亮相,使十全街成为多元人群汇集、商住旅功能交叠的热门街区。

同样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的山东威海火炬八街,原本只是一条普通的城市支路,通过更新改造,引进主题酒店、特色演艺等项目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

资料显示,2024 年,该地区游客数量同比大幅增长,旅游收入同比增长显著,带动了当地几百家商户、几千个经营主体创业,重新激活了该区域价值与活力,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孙久文说,城市更新带动了商业、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发展,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消费场所和选择,可以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

从老房子到好房子,再到好街区,城市更新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改变着我们的城市。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