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说清量化投资

本刊记者 孙庭阳

量化投资近期成了“香饽饽”。

2025年年初到8月3日,量化基金平均盈利13%,远远跑赢沪深300指数(3.05%),有10只收益率超过40%。赚钱效应引来基民申购,多只基金限制申购。招商成长量化选股股票基金发布公告称,如果申购超过20万元,他们“有权部分或全部拒绝”。私募量化基金同样如此。7月份,私募量化基金备案数量创出新高,一些收益不错的私募量化基金,同样暂停产品申购。

从上述案例来看,主要通过数量化手段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量化基金,这段时间收益十分可观。那么,数量化手段投资(简称“量化投资”)是怎样运作的?

从20世纪初,就有了量化投资的雏形,例如2004年成立的光大核心A,它是国内首只量化投资基金。近些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量化投资快速壮大。

量化投资利用计算机程序对所有股票进行打分,并根据分数高低决定是重仓配置还是轻仓配置。业内把量化投资打分所依据的角度称为“因子”。例如,有的量化投资策略会运用估值因子、成长因子、盈利趋势、分析师情绪和市场因素这5个因子,对股票逐个打分。打分后汇总各只股票的总分,并依照总分从高到低排序。

模型创建者假设,分数高的股票未来股价上涨概率大,投资时可重仓;反之,分数低的股票未来股价上涨概率小,投资时需轻仓甚至空仓。

如果模型创建者用五因子模型对A股市场5400只股票打分,打分次数将达2.7万次(5400×5)。若投资者要每日或每月进行打分,工作量极为庞大,此时就需依靠计算机编程来实现。

“分数高的股票上涨概率大”这一假设能否成立,可通过3个步骤验证量化模型的有效性。

首先,以历史上某一时间点为基准,创建者用程序计算出股票配置方案,并统计此后一段时间内股票的盈亏情况;其次,根据盈亏效果调整因子数量,增加或减少因子,并调整因子在总分中的占比;最后,经过多次历史数据验证,保留多次跑赢大盘且实现盈利的模型,将其应用于投资,一个新的量化投资模型便诞生了。

值得注意的是,量化投资原则上要减少人为干预。如果人为干预了,盈亏都不好归因。如若盈利,是模型的贡献?还是人的贡献?

此外,还需要明确高频交易和量化交易之间的区别。高频交易是指捕捉市场上短暂的套利机会,通过快速交易来获取收益,有时甚至能达到交易规则允许的最大换手率,具有交易量巨大的特点。而部分量化投资由于会考虑调仓成本,通常按月或按季度进行调仓,换手率并不高。

今年4月,沪深交易所对高频交易立规。交易所称,高频交易有时加大市场波动,要依法合规交易,不得影响交易所系统安全或者正常交易秩序。交易所重点监控每秒申报或撤单达到300笔、单个账户单日申报撤单达到2万笔以上的客户。

需要强调的是,某个量化模型过去能够盈利,并不意味着它在未来所有时段都能赚钱。量化基金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亏损是正常现象,而且从长期来看,量化基金亏损的比例也不低。

从今年年初至8月3日,虽然大部分量化基金赚钱,但收益率最差的5只亏损幅度均超过了9%。而近2年和近3年期间,亏损超过40%的量化基金分别有2只和17只。

成立超过3年的量化基金,有1/3没有给基民赚钱,其中东吴安享量化C成立3.6年,总亏损60%。

近1年、近2年和近3年,盈利超过40%的量化基金分别有52只、6只和4只。

从近1年到近3年的数据也能看出,投资量化基金时,盈利概率未必会随时间推移而提高。

(本文不作为投资建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