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绿洲建在矿区

文| 彭苏萍

我长期从事矿井地质和矿井工程物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多年的科研实践中,留意到大规模煤炭开采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问题。

当时,著名采矿工程专家钱鸣高院士提出了绿色开采的理论,建议我把地质工程与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融合,聚焦西部矿区的生态修复,要我带头把煤矿区生态修复这个方向做起来。

20多年来,我们在西部矿山生态修复上开辟了独特的技术方法和工程示范模式。我们基于煤炭开采对地表生态环境影响的全周期发育过程,发明了煤矿区水资源四维探测方法与保护技术,还发现裂缝开张—闭合具有松土效应,利于生态自修复,主动创建了松土补水自修复—人工促生协同修复技术,提高了植被成活率和土质,从而颠覆了裂缝发育破坏生态的传统认知;发明了露天矿排土场三层海绵土层重构与生态重建技术,构建了干旱煤矿区微生物修复新技术,研发了新型粉剂和水剂生物修复产品,实现了矿区修复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演变。

我们的技术方法在西部矿区被广泛推广应用,从陕西榆林曹家滩、柠条塔、张家峁煤矿区建示范基地开始,一路向北、向西,在内蒙古神东矿区、准能矿区、乌海矿区至新疆准东、哈密和库车矿区,都有我们在研的科研项目,已经建成12个不同修复模式的长期监测示范基地。

我们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技术手段更为精细深入,方法材料更为多元长效,与多个煤炭企业开展合作科研项目,解决了矿山面临的现实问题。

我们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结构与生态环境特点,主持的神华集团重大项目“神东矿区现代煤炭开采技术对地下水资源和生态影响规律研究”、陕煤集团重大项目“陕北煤矿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及生态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都推动了能源开发与环境修复的和谐发展。

近些年,我们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在生态修复上,尤其在西部煤矿区生态修复方面提出的思想和主张,得到了很多地方政府的采纳。

我们所在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西部矿区建成了很多生态修复示范区,切实把绿洲建在矿区,这是我一直感到很自豪的地方。我们做的工作有意义、有成效。

(作者系矿山工程地质与工程物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由本刊记者王红茹采访整理)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