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期
中国创新大出海
年度期号:2025年-14期
出版日期:2025年7月30日
文章数:34
阅读量:
手机端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第906期 总34篇
封面故事
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既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所在,也是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重要支撑。
本期封面报道希望通过一线案例穿透、独家数据解构与权威专家洞见,以知识产权竞争为棱镜,揭开中国创新出海进程中,在看得见的市场竞争的背后,另一条“隐秘而精彩”的故事线。
专访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马一德
专访中国信通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主任李文宇
​专访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知识产权所所长李慧颖
这并不代表汽车出海的脚步停滞。在数据增长归于平静的水面下,“知识产权先行”的车企们正在悄悄布局。
面对复杂的海外知识产权壁垒与法律环境,如何在海外市场保护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如何为企业出海构建护城河?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的大背景下,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凭借规模优势和技术积累,正加速从“产品出海”迈向在海外建厂、合资合作、技术“反向输出”的新阶段,展现出强劲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中国AI企业的海外专利申请量呈几何级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
低空经济是产业竞争的新赛道。在该领域进行合理的知识产权布局,既推动企业健康、良性发展,又能助力国家抢占新的科技制高点。
脑机接口作为新兴的生命健康技术,已被多国明确为重点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独家看点
从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19条稳就业举措可以看到,政策正通过“减负输血”“以工代赈”“技能升级”等多维度工具,一环扣一环,让经济循环更好运转。
以工代赈作为稳就业稳经济政策工具之一,包含促进就业增收、提升劳动技能、推动区域发展等多种功能。
这份选择,正是职业教育为学生搭建就业桥梁的鲜活印证。
这些热招的高端岗位究竟有哪些新特点?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又有何变化?本刊记者近日走访人力资源机构及企业,一探究竟。
202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而数字化人才、制造业高端技能人才等领域的缺口却高达数千万。如何打破这种供需错位的僵局?
又是一年毕业季。千万年轻人将告别校园,带着憧憬与忐忑踏入社会,开启人生的又一程。每年此时,“第一份工作”都会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点话题。如何迈出第一步,有人踟蹰,有人笃定。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国通过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推动国民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在面临外部冲击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为何能实现质量与规模的双重提升?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又具备哪些支撑因素?
入夏以来,高温天气持续“霸屏”,点燃了“高温经济”的引擎。
全景报道
专访高国力:准确把握我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新使命
​从六个“变”看中国城市发展新路
​“链”接世界,“链”出精彩
《住房租赁条例》 剑指租房乱象
警惕你的生活正被“上架”
打造 “赛事+文旅” 新消费模式
从野蛮扩张到存量整合,许多医药零售企业抓住窗口机会,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观察评论
城市更新并非仅仅是“拆旧建新”,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激活存量、提升品质。
​可控核聚变究竟是个啥?
冰块、防晒衣、小风扇成为清凉消费三件套,从南方调来安装师傅紧急支援东北各地装空调,全国商场意外迎来亲子经济热潮……这个夏天,高温新闻开启刷屏模式。
服务
我国有着潜在需求巨大、潜在供给巨大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这三个优势。
​一文说清公司控制权
​一文读懂科创债
《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第13期刊发《“AI+”改变千行百业》封面文章后,网友纷纷热议。
今年以来,港交所受到境内企业青睐,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赴港上市。《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第13期刊发《港交所的锣“摞起来”》特别报道后,网友纷纷热议。
顶部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 公众账号获国家网信办红“V”认证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16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31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