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光山: 打环境牌,吃生态饭

本刊记者 牛朝阁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曾在这里上演。千年后,一个关于“点绿成金”的崭新故事在这片土地上精彩演绎。

2020年,光山县年产3万吨茶籽加工生产线建成投产;2021年,推出茶籽系列化妆品;2024年,全县油茶挂果面积18.7万亩;2025年,全县油茶综合产值预计达10亿元。

光山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几何?那片繁茂的油茶林,怎样转化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金山银山”?

农户正在采摘菱角 王志富|摄

油茶树变成“摇钱树”

在光山县,当地的农民都把油茶树亲切地叫作“铁杆庄稼”“摇钱树”。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质木本油料作物,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油茶树四季常青,生长在荒山,不与粮食争田地。光山县地处全国油茶种植的最北边缘线,这里油茶果期较长、品质好,是河南省油茶发展的主产区。

油茶需要5年挂果,周期长、回本慢,适合走规模化、品牌化的长期发展路子。然而,由于不适应机械操作、人工成本高,导致产品价格相对较高,销售困难一度成为光山油茶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近年来,我们和国内科研院校联合,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平台,利用废弃料茶果壳等,开发油茶功能性产品,还用茶籽饼、油茶花提取物为主原料研发了护肤品、保健品、日化品,以期延链补链,降低成本,提高产业收益,为破解产业发展瓶颈蹚路子。”联兴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说。

该公司是一家集油茶种植加工、茶叶种植加工、油茶科技研发、苗木花卉培育及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光山县油茶产业正从传统种植向深加工转型升级。联兴公司成功研发“玉肌汉方”“淮岚花”等多款高附加值日化产品,还通过建设油茶冷榨冷提加工生产线,将茶油年加工生产能力提高到8700吨,油茶加工厂的建设解决了产业加工问题,油茶产业已经成为光山经济的重要支柱。

一壶壶茶油也让当地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据介绍,随着延链补链强链,油茶产业开发高质量发展,联兴公司的联农带农能力也在逐步增强。目前,除公司聘用固定员工86人外,还解决了3310个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4870元,把曾经的荒山岭变成了农民增收的“金山”。

“光山县很多农民一年四季都在附近的油茶园务工,春天拔草、夏天浇水施肥、秋天采摘、冬天剪枝,农户们不仅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通过收取荒山土地流转费增加收入。”上述负责人说。

此外,联兴公司还带动基地周边农户、油茶合作社发展油茶,助力种苗、油茶籽销售加工,解决产品销路,让茶油“出山进城”。在联兴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光山县油茶面积发展到32.37万亩,油茶已成为光山人民的“摇钱树”“幸福果”。

光山县的油茶园 王志富|摄

“含绿量”变成“含金量”

光山县属大别山革命老区,有悠久的历史。这里也曾是国家级贫困县。

2019年,光山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2020年,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1年,实现空气质量二级达标;2022年,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2023年,官渡河入选河南省首批淮河流域幸福河湖。

从当初的贫困县到如今的省级生态县,光山县是怎么做到的?

“多年来,我们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新成效。”光山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说。

生态美则产业兴。据介绍,近年来,光山县不断探索、总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途径,将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

围绕“一稻两油三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光山县近年来创新农业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的种植农业,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全面发展。

技术在进步,农村在变化。光山的绿色发展不仅托起了农业的根基,更在更深广的领域开枝散叶。

光山县在农村电商方面集中发力,让手机成了农具,直播变成了农活。据介绍,光山县如今已建成63家农特产品直播基地和公共直播间,覆盖239个村级电商服务和快递网点。2024年9月,光山县成功入选首批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通过手机和快递,光山县的茶叶、油茶、稻米等农产品正被销往全国各地。

在光山官渡河畔的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坐落着多家“四上企业”((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以及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不远处的五岳抽水蓄能电站、袁湾水库等重大能源项目彰显着光山县推进能源结构优化的决心。

从山间的油茶树到直播间里飞向全国的特产包裹,再到开发区内的能源项目,光山的土地上,“含绿量”正不断转化为“含金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