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绿电“碳索”新动能

本刊记者 宋杰|浙江报道

浙江湖州安吉县余村村民李师傅最近心里美滋滋。前不久,他委托供电公司出售屋顶光伏碳汇,银行账户里多了400余元。“以前农村屋顶大多闲着,装光伏也就是赶个时髦,哪能想到现在既能卖电,还能‘卖碳’,每年至少多赚2000元呢!”李师傅对记者说。

今年年初,余村实现居民光伏碳普惠(把光伏发电项目产生的绿色电力通过碳普惠机制转化为经济收益)全覆盖,将2022年以来乡村居民屋顶光伏发电量折算成碳减排量,集中汇集后到碳交易市场统一交易,出售给有碳排放量需求的地区和单位,这一举措大大激励了居民的低碳行为。

这只是村民参与这场“绿色变革”的一个缩影。在湖州,支付宝“碳达人”小程序引导着居民践行低碳生活;零碳马拉松活动彰显出全民的绿色行动力;500余亩“碳汇林”种下了居民的“共富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浙江人民的幸福日子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当地民宿 本刊记者 宋杰I摄

绿水青山 本刊记者 宋杰I摄

“碳索”新路

“全国每三把椅子里,就有一把是‘安吉造’,椅子的出口量占全国一半。”在“两山引领·碳路前行”主题馆,国网安吉县供电公司碳效服务工程师李馨怡向本刊记者介绍时,语气中充满自豪。

椅业与白茶、毛竹、乡村文旅是安吉的四大经济支柱。李馨怡团队的工作之一,就是为这把椅子“减负”——降低其碳排放。

这项深入企业的“减负”工作,是从服务永艺家具这样的行业代表开始。

李馨怡清晰记得在永艺家具的首次深度“碳效诊断”。“我们拿着安吉首创的工业碳效管理平台‘碳效码’深入车间,一点点拆解生产流程的碳足迹。”

通过碳效码平台内置的“绿改超市”(为企业提供多种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方案的线上“技术方案集市”)对接节能服务商,李馨怡团队在其技术方案库中筛选比对,最终锁定高效纳米节能环保技术,可以降低注塑机10.5%的能耗。在永艺家具试点改造后,这台设备成了厂里的“明星”,一年就省下7万千瓦时电,老板当即决定全面推广。

后来,李馨怡团队推动当地政府将这项改造纳入技改补贴目录,如今全县133台同类注塑机均已换上“节能装”,年节电达32万千瓦时,足够一个小区用大半年。

“我们持续新建光伏、储能设施,以降碳为目标着力技术改造,有了平台辅助,碳足迹直接减少了15%。”永艺家具企业外销事业中心总工程师程军说。

在安吉的茶园里,“一片叶子”的蜕变,也藏着绿色转型的故事。

过去炒茶,以烧木屑、木柴为主,不但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也不小,火候更不好掌握。

当地实行农机补贴政策后,炒茶机被列入补贴目录,茶农们陆续换上了电动炒茶设备,提高了加工效率。

2015年起,杭州、湖州、丽水等地建起500多个“全电式茶村”,国网浙江电力琢磨着怎么把服务做得更精准,从早期的配变增容保障供电,到如今用灵活、智能的方式满足需求,就是为了让茶农们用电更省心。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安吉电力“陪伴”白茶产业走过了三阶段:先是让茶农告别烟熏火燎,用上稳定电;接着联合政府为茶农免费安装用电设施、提供“零成本”集中炒茶服务,规范电炒茶标准,还建了6个集中炒茶点,解决了旺季用电紧张的难题;今年,又搞起了绿电炒茶,核心产区的炒茶机全用上清洁能源,还贴上了“绿电白茶”标志。“这标志一贴,茶叶更值钱了。”茶商们笑着说。

文创阁

矿山里的石头变了样 本刊记者 宋杰I摄

矿山里的“点石成金”术

安吉余村文创阁负责人葛军的父亲早年在矿山工作,“山体被挖得千疮百孔,空气里都是粉尘”。2005年,矿山关闭,挖矿为生的村民们各找出路。

“母亲当时让我开个卖矿泉水的小超市。”葛军笑着回忆。受母亲的启发,他和父亲在安吉县四处考察,最终决定聚焦“文化”:将安吉的竹灯、竹工艺品、白茶等特色物产整合,融入自己设计的地标性文创产品。2018 年“两山文创阁”正式营业。

如今,矿山里的石头在葛军父亲的巧手中变了样。记者在文创阁看到,当年卖去水泥厂的矿石,成了他手中精雕细琢的奇石摆件,雕刻的作品透着山水灵气。

“以前挖矿,一吨石头只能卖几十块,现在一块石头被艺术雕刻后能卖上百元,最贵的甚至能上万,卖的就是余村的风景和文化。”葛军笑着对记者说,“来旅游的老外也喜欢,一边合影一边问我能不能用美元买。”

文旅生意的红火背后也有绿电的功劳。葛军记得,小时候余村用电吃紧,稳定地开空调都难保障,“2011年冬天,山东朋友来玩,冷得躲在车里不敢出来”。而现在,他的民宿里,空调、地暖、电梯运转自如,电力充足,“用的是绿电,稳定得很”。

这种变化成了吸引游客的“隐形加分项”。

“客人体验好了,生意自然就起来了,文创阁营业额翻了好几倍。”葛军介绍说。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