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才是“消费点”——让游客体验更优、细处温度更足、供给创新更强,才能让短暂的假日热潮,变成长久的消费信心与经济动能。
没有名山大川、厚重人文积淀,景区为何能出圈?100元玩3天,如此“接地气”的票价如何让景区收入持续攀升?
这个没有名山大川的优势,也没有厚重人文家底的武侠城是如何另辟蹊径,通过“土味儿创新”,将实景演艺打造为核心竞争力的?一张门票能怎么玩出新花样、新体验?令人关注的对赌协议目标能完成吗?
如何将景区从“观光地”打造为“沉浸场”?如何进行文旅消费场景创新,实现丰富的高品质服务供给?围绕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话中国旅游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高舜礼。
亲历这场消费盛宴,一组组微观的亲历故事,
共同拼接出超长假期里
中国消费的活力、温度与未来趋势。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韶山以热情饱满的“精气神”迎接五湖四海的游客,为假期经济注入发展新活力。
国庆中秋假期,前往“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游客依旧络绎不绝。我也随着这涌动的人流,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戏剧旅程。
我忽然明白,原来与父母一起旅行并不是一场充满分歧的拉锯战。他们虽然习惯了节俭,却同样愿意为“陪伴”这份无可替代的情感价值买单。
可真正逛起来,这场看似“频道不合”的同行,却让我意外撞见了上海藏在经典打卡点之外的年轻活力。
10月5日,汽车开上贺西高速,柳州这座城市明明以工业闻名,却在短短3天内,用“低价格,高满足”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花得越多,省得越多”。
罢了罢了,国庆假期,人人都在抢机票,而我在帮狗抢票。这波消费,主打一个心甘情愿。
世界很大,祖国大好河山很美,但总凑热闹确实有些吃不消。这个十一,全家达成空前一致:“这么近,那么美”,那就“舍远求近”去河北。于是,我们全家老少三代的第N次北戴河阿那亚之旅开启。
在这个假期,旅游半径扩大、消费新场景频现、文旅深度融合,以及为情绪价值买单等新趋势,共同勾勒出中国文旅消费的新图景。
2025 年10 月1 日至8 日(国庆中秋假期),各地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活动,中国大地游人如织,消费市场热气腾腾。假日文旅“热”,源于流动活力,显于消费动力。
长达8天的假期里,年轻人正在用新的方式感受旅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