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改造之“适”

文|胡泳

2024年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新”,其中,也对居家适老化改造所用物品和材料购置给予支持。

今年以来,随着“两新”的持续加力扩围,全国各地区各部门都在以适老化改造为抓手,积极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在具体实践中,各地补贴的标准基本为改造总经费的30%。

那么,适老化改造,要怎么改才能“适”?这是一个值得讨论和关注的话题。

适老化改造是居家养老的前提

对许多人来说,有一个问题很重要:我在哪里可以安全地养老,而又不牺牲我的独立性?居家养老,也就是“就地养老”,是指在老年人的生活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时,仍能留在自己的家中。选择居家养老的人,所面临的最直接问题就是居住环境的适老化改造。

负担不起的或不安全的住房会使老年人难以居家养老。如果连合适的住房都无法保障,所谓的居家养老就容易成为一句空话。很多老人依靠养老金或子女支持,但养老金水平有限,尤其在大城市房价和租金高昂的情况下,容易面临“住不起”的困境。

为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实施和推动适老化改造的补贴和公共项目,发展“养老友好型保障性住房”。

社区层面,可建立“嵌入式小型养老院”,让老人既能留在熟悉的社区,又有照护服务;同时,发展“合居模式”,几位老人共享住房和生活成本。

家庭层面,子女可考虑帮助老人置换小户型住房,以减少成本和维护负担;或者,通过租赁市场让老人住在离子女近的区域,形成“半独立、半照护”的结构。

以安全而论,衰老会带来身体和健康变化,限制在家中的活动范围和可达性。传统上,大多数家庭住宅的设计并未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因此,许多住宅不得不进行大量改造,以支持独立性、安全性、舒适性和保障性。

对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要加装电梯,以免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坐困“愁城”。一些楼房的入口处有台阶,对轮椅形成障碍,需要打造适合轮椅通行的宽敞门道和室内外空间。另外,大力发展助餐服务和社区医养,也可以纳入广义的适老化改造范畴。

在家中,要全面实施“无障碍设计”,比如,消除门槛和高低差,简化通道,避免杂物阻挡,使用稳定的椅子和床;保证同层生活,即主要卧室、浴室和生活空间在一个层面上,并有充足的扶手和防滑安排;地板要能够容纳轮椅或助行器等无障碍地在房间当中穿行;良好的照明,特别是夜间照明;较低高度的厨房,无障碍的浴室、厕所和方便使用的洗衣房及储藏区;等等。

无论在哪一个空间里,都需要很多专门针对老人的细节改进,比如卫生间防滑处理,淋浴区配置沐浴椅,厨房燃气泄漏自动关阀,把厨房的橱柜架子换成拉出式装置,等等。对于重症老人,还必须包括合适的老人升降床。

重视科技作用,警惕伪适老化空间

从理念渊源来看,“适老化”出自国人对西方设计学术语“elderly-orientation”的转译,该术语是联合国于1974年提出的“无障碍设计原则”(Barrier Free Design)的应用,主要内涵是:要求专业设计人员为人工物(Artifact,此处指人工制品)制定标准化的使用方法时,要考虑到老年用户的感知、操作、自卫能力会随着身体机能一并退化的情况,以有意促成人工物与老年用户的心理、生理需求达成高质量的协调、融通。

有关适老化的研究,多秉持空间视角,围绕家庭(包括居家环境、老年住宅等)和社区(包括小区、居住区、退休社区等)结成的空间体系,探讨如何让室内外环境经过“交互设计”“感官代偿”“意念社区”“空间监护”等策略的改造,充分响应老年人的空间需求,为老年人营造舒适的生活圈微环境。

由上可知,我们可以把适老化之“适”,理解成作为客体的住宅和社区空间,在设计师的控制和引导下,通过改变自身构造去呼应老年居民诉求。

需强调,“适宜性”并不意味着设计方案和技术装置越精致、越时髦就越“好”。很多时候,被主流社会赋予“落伍”或“技术含量低”等标签的居住模式,反而最贴近老年人真正向往的生活。设计者若居高临下地鼓动、强迫老年人在生活方式上“吐故纳新”,就会以貌似为老年人好的姿态,生产出炫技有余、适宜性不足的伪适老化空间。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在当下的适老化改造过程中,科技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如跌倒感应器、可穿戴报警装置,让老人随时能呼叫家人,但不显得“被监视”。血压、血糖、心率等数据自动上传,可实现远程医疗监测,异常时还可通知家人或医生,让老人单独在家也能减少风险。通过视频通讯工具,老人可轻松与子女、朋友保持联系;室内锻炼、老年兴趣社群、在线课堂等线下活动,可以帮助老人避免孤独。

技术走向令人兴奋,现在的语音处理更加自然,触摸屏设备也更容易使用,大多数设备属用户友好型,使得我们可以利用技术进一步帮助老年人,让那些令人痛苦或难以完成的事情自动化。比如,大力发展辅助机器人,降低成本,做好人性化交互和适老化设计。

在未来10年,精通技术的一代将走向退休,并寻找延长自身独立性的方法。智能老龄化技术将为他们提供资源,让他们在未来的岁月里生活得更好。当然,有技术经验的护理人员对于实施和使用技术系统的成功也至关重要。

(本文作者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