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郭志强
“跟着大公司养鸡稳定,风险低,收益还有保障。”9月下旬,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中路铺镇散养农户马水军告诉本刊记者,他家的养鸡棚从1代升级到4代了,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智能化监控鸡棚的温度和湿度,还可一键添加饲料。
马水军下定决心深耕养殖业,只是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工作的一个缩影,背后是湘潭市结合各地实际、精准匹配多元主体需求,以全链服务重构风险分配机制,引导农户向创业者、村集体向资产运营者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
立华牧业工人正对破壳后的小鸡免疫断喙
湘潭县中路铺镇家禽养殖场
鸡蛋通过自动传送设备传送
让小农户找到大市场
养殖户刘家兵的养鸡场也坐落在中路铺镇。刘家兵告诉本刊记者,2023年他只身一人,从安徽来到中路铺镇租赁养鸡棚养鸡,尝到养鸡赚钱的甜头后,便开始着手建设自己的养鸡棚。2024年,刘家兵拿出1200多万元在中路铺镇建设了现代化16个养鸡棚,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肉鸡45万羽。
“我之所以敢拿出真金白银来投资扩产,一是得益于湘潭市大力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引导养殖农户找到技术、资源和市场;二是‘公司+农户’的养鸡模式还是一个相对低风险的事。”刘家兵说。
截至目前,中路铺镇已拥有100余家家禽养殖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其中80%以上为自产自销的散养农户。
中路铺镇镇长唐滚告诉本刊记者,之所以能吸引养殖大户落户,是因为该地家禽特色产业让“势单力薄”的散养农户找到大市场,整合各种优质资源,破解了养殖农户养什么、怎么养、卖到哪儿的难题。
截至8月底,湘潭全市乡村特色产业新建产业及配套项目61个,总投资5.67亿元;争资金争项目争平台取得重大进展,成功争取项目16个,争取上级资金1.9亿元,如中路铺镇家禽产业、姜畲镇蔬菜产业均入围2025—2027年省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每个项目获得4500万元资金支持。
今年7月中旬,湖南万昌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120万羽蛋鸡智慧养殖项目在湘潭县破土动工。
采访中,湖南万昌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推行“企业+农户”“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多元联农带农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契约合作,将分散农户纳入“饲料生产—蛋鸡养殖—鸡蛋生产—鸡粪有机肥生产—包装—销售”的产业闭环。“我们提供全方位支持,为农户开辟稳定增收渠道,筑牢产业发展群众基础。”
湘潭市委农办秘书科卞为松告诉记者,湘潭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不断发掘农村优势资源,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提升农业生产规模经济
走进湘潭立华牧业有限公司(下称“立华牧业”),种鸡场、孵化厂、饲料厂、农户鸡棚、屠宰厂……一条完整的肉鸡养殖产业链带动了湘潭县当地家禽产业发展。2024年,立华牧业年出栏成品鸡规模达2680万羽。
科技感十足的立华牧业孵化厂,每天有29万羽雏鸡在这里破壳而出:种蛋先经甲醛熏蒸消毒,随后经过人工挑选后进入设定38℃的孵化机孵化18天,30台智能孵化机昼夜运转,液晶屏上实时跳动着温度湿度数据。
目前,肉鸡产业和鸡蛋产业都已成为湘潭县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年产值分别达6.4亿元和1亿元左右,极大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今年2月,湘潭市印发《湘潭市加快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27年底,全市力争培育壮大1~2个区域公用品牌、3~5个企业产品品牌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镇域特色产业年产值增长30%以上。而家禽作为中路铺镇的特色产业也写入了《方案》。
像马水军一样的养殖户看到特色产业政策,更加坚定了把肉鸡养好的信心。
马水军说:“从最初跟立华牧业合作养鸡,到现在我们贷款45万元建设自己的养鸡棚,背后的风险和收益已经仔细盘算了好几次:饲料涨价不用愁,肉鸡价格波动也有企业兜底。农户只需把养殖技术和效率提高,把鸡养好,赚钱就有保障。”
近年来,像立华牧业这类龙头企业,开始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的全程标准化技术方案,以及农资、农机、信贷、保险等农业综合服务。这对融入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准备了基本条件。
立华牧业综合部经理刘芳告诉记者:“我们为散养农户提供鸡苗、鸡棚以及养殖技术等综合服务,还帮助解决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需求的对接问题,农民安心把鸡养好就行。”
近年来,湘潭市通过发展特色乡村产业,打通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集聚在产业链中的散养农户对接了市场需求,从供给侧打通了农村向城市输入的“经济梗阻”,进而融入国内大循环,增强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湘潭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注重结合”的原则,以打造产业品牌为牵引、以特色产业乡村为主阵地、以龙头企业为主力军,推进现代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提升湘潭农业生产规模经济,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