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孙庭阳|北京、广东报道
“能与今年具身智能投资热度相比的,也只有曾经的新能源领域了。”北极光创投合伙人黄河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以来,国家明确培育具身智能产业,各路资金的投资热情勃发,互联网大厂、传统车企和私募基金纷纷出手。今年前8个月,机器人领域一级市场融资额已经超过2024年全年。
具身智能成为二级市场上市公司股价催化剂。上市公司如果新投资了机器人公司,股价往往会应声上涨。基民涌入申购机器人基金,间接投资机器人股票。
近期,本刊记者走访了公募和私募基金,他们一致认为,今年机器人投资确实火热,但对于具体的入场时机和赛道选择,还有分歧。
一级、二级市场追逐热点
据IT桔子发布的数据,今年前8个月,我国机器人领域一级市场融资额已达386.24亿元,是2024年全年的1.8倍。
黄河称,投资具身智能的热度堪比2018年的光伏。2018年是光伏行业融资和并购的高点,当年行业融资及并购金额比2017年增长1倍有余。2019年行业遭遇波折,融资、并购事件及金额出现下跌。
“具身智能的热度应该不会波动太剧烈,但热度能持续多久,现在还不好判断。”黄河说。
鼎晖机器人投资团队告诉本刊记者,具身智能市场有望比新能源车更大,因为未来机器人数量会远远超过车的数量,马斯克甚至认为至少是人类数量的2~3倍。具身智能的应用场景也远超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还是既卖硬件又卖服务的双重商业模式,服务市场甚至比硬件市场更大。
一级市场频频传出融资成功消息。
自变量机器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9月8日宣布,近日完成近10亿元的融资。此前,宣布融资成功的还有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宇树科技、千寻智能、星动纪元,融资额在5亿元至11亿元之间。这些公司既有已经开始上市辅导备案的公司,也有初创公司。
穿透上述案例的投资方,“金主”既有互联网大厂,也有传统行业公司。
自变量机器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融资,是阿里旗下公司领投,老股东美团跟投。阿里旗下公司今年还投资了逐际动力(原南科小白机器人)、星动纪元、宇树科技等机器人公司。京东投资了千寻智能和智元机器人等。
汽车产业龙头同样是投资人形机器人的重要力量,北汽和上汽旗下机构今年多次出手。
“在基础技术尚未突破、商业化前景不明朗的现在,他们选择了一条比较有挑战的赛道。市场各路资金中,也可能有人是来‘博傻’,期待估值提升后赶快退出,这是在抓交易机会,不是做投资。”黄河对人形机器人的短期商业化前景谨慎乐观。
人形机器人行业壁垒较高,涉及多学科融合、软硬件协同。想在这一赛道盈利的资金,需要较高能力去整合技术和资源,并有很好的耐心。
二级市场,资金同样追逐热点。
今年年初至9月27日,A股上市公司的公告中提及“人形机器人”的公告共有3512条,相当于2024年的146%、2023年的251%。在2022年,对应的公告只有52条。
宣布投资机器人产业的公司,股价常常应声而涨。从今年6月20日至9月29日,A股市场这波上涨行情中,机器人行业指数涨幅跑赢沪深300指数11个百分点。豪恩汽电8月26日宣布全面进入机器人大脑控制系统开发,次日开始股价连续两天涨停,股价8月27日至9月29日上涨1.23倍。
投资机器人的公募基金同样火热。今年二季度末,A股市场机器人指数基金规模比年初增长2.65倍达318亿元。
看好长期趋势,时机和赛道有分歧
对于具身智能行业的投资前景,机构间尚有分歧。
公募基金态度乐观,认为机器人产业链是继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之后,目前有较高可见度的、最关键的消费终端赛道,可能如同当年消费电子智能手机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现象级的长坡厚雪大方向。但是,目前机器人产业链尚在发展早期阶段。
现在是早期阶段,何时是成熟阶段?
“在时间维度上,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形成和成熟,预计需要较长时间。”深创投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当下到未来10~20年,机器人预计会先从半封闭场景、特定领域的有限应用开始,再逐步扩展至更广泛的康养、生活和商业场景,形成百万台、千万台甚至上亿台出货量的广阔新市场。
“如果把100分看成是成熟,现在业界预计人形机器人的小脑得分在50~60分左右,大脑只能是10至20分。前者刚刚接近或达到及格,后者还远远不及格。” 鼎晖机器人投资团队认为,后续要走的路还很长。
有机构认为,人形机器人即使不完美,也有商业机会。还有人认为,应该将资金放在垂直领域。
“不完美的人形机器人也能商用,很多产业发展是‘沿途下蛋’。”鼎晖机器人投资团队负责人以智能手机发展历程举例说,最早形态的“大哥大”不是智能手机,但能移动通话,就有市场。功能机风光了几年,之后智能手机不停迭代升级,每个版本都有对应的商业市场。现在,企业和客户联合开发人形机器人,虽未达到真人的程度,但只要符合客户要求,就有市场。随着机器人应用数量增加,“量变导致质变”的突飞时刻肯定会到来。
今年7月,鼎晖投资入股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他们主要看中这家公司具备软硬一体能力,能打造全尺寸人形产品,且技术路线融合了当前全球的最新技术。此前他们还投资了智元机器人、优必选等明星企业。
“垂直场景容易先突破。越规范化的垂直场景,对机器人的智能和泛化要求越低,部分领域已经有了应用案例。”黄河说,北极光对于垂直领域的投资比较重视,投资的卡诺普是焊接机器人领域技术突破先行者与隐形冠军;投资的博铭维是开发管道检测机器人企业,目前在国内同行中收入排名第一。“我们重点关注垂直领域不同智能程度的具身智能应用。”
“投资机构对具身智能的态度,乐观和悲观的都有,加上时间范畴后,大家的观点都没错。5年以内没有太好的商业落地可能,但把眼光放到10年以上,这个领域一定值得投。”黄河说。
从机器人股票中盈利不菲的永赢先进制造智选基金认为,人形机器人板块是未来 10 年大级别超额收益机会。
“当前人形机器人尚在概念验证阶段,科学研究、科技成果孵化、早期企业扶持,都显得至关重要,投资需要投早投小。” 上述深创投负责人说。深创投在机器人上、中、下游都投资了相应公司。
“大量资金涌入后,具身智能一定会跑出商业应用广阔的公司。有的机构会赚得盆满钵满,有的机构会踩坑亏损,最终考验机构的投资判断能力。”黄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