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侯隽
7月20日下午,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闭幕。
75个国家与地区的650余家参展商、4.2万家上下游企业在展馆内“找朋友、找伙伴、找应用场景、找解决方案”、首发首展首秀增长67%……据不完全统计,第三届链博会现场共签署合作协议、达成合作意向超过6000项。
目前,链博会已成为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与前两届相比,本届链博会国际范更足、创新味更浓、链接度更高。
链博会现场 本刊记者 侯隽|摄
“中国供应链是一个奇迹”
“中国的供应链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链博会,也是我第一次能够有机会来向中国巨大的供应链介绍英伟达,第一次用中文来致辞。”7月16日,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身穿唐装参加链博会开幕式。
黄仁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市场非常大,对美国公司十分重要。“中国市场如此庞大、充满活力。人工智能在中国发展非常快,我非常高兴看到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美国企业扎根中国市场至关重要。”
在本届链博会上英伟达与合作伙伴携手,通过解决方案的形式开展联合展示活动,内容涉及机器人、汽车、工业数字化、网络、端到端解决方案、游戏等多个领域。“几乎覆盖英伟达全链条业务。”展台工作人员向本刊记者介绍。
今年已是第三次参展的特斯拉中国以“世界标杆,中国智造”为主题亮相,展台全面展示本土供应链协同发展的成果。
特斯拉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期待通过链博会深化与中国供应商的同生共赢关系,共同制定全球绿色供应链标准,并探索AI在智能制造、电动车、能源管理、人形机器人行业中创新应用。”
TCL也是链博会的“老友”,目前TCL以数字化重构供应链,全面提升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物流配送的协同效率。本次参会其集中展示了旗下TCL实业与TCL科技两个产业集团智能终端、半导体显示、人工智能等领域产品及前沿技术。
TCL实业副总裁、格创东智CEO何军说:“人工智能将持续赋能制造业,我们也会持续和生态合作伙伴一起,构建新的生产力,让智能工厂在AI的推动下,打造下一个高峰。”
从“全球厨房” 到 “全球供应链枢纽”
“原来麦当劳的食材很多都来自中国农场。”
在链博会绿色农业链展区,麦当劳中国携手11家“麦链”上下游供应商伙伴联合搭建的展台人气爆棚。
“这是‘麦链’链博会首秀,我们要更好地在这个以‘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上,展现麦当劳中国一直坚持的‘扎根本土、链接全球’的理念。” 麦当劳中国首席影响官顾磊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据悉,麦当劳中国2024年的供应链采购量近80万吨,涵盖400多种食材和原材料,按采购金额计算,本土采购率超90%,其中鸡肉供应链形成贯穿非笼养殖、屠宰、加工的完整链条。通过麦当劳的网络,中国生产的派和麦满分英式松饼出口至亚太,稳定供应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市场。
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称,这条“麦链”既是扎根中国的“本土链”,也是链接全球的“开放链”。其背后,是麦当劳中国与供应商伙伴坚持长期主义,将全球系统与标准的精华同本土智慧相结合,让供应链体系在中国市场落地生根。
随着中国农业产业升级与供应商能力跃升,中国正从“全球厨房”升级为“全球供应链枢纽”。
在伊利展区,伊利展示了携手嘉吉、GEA、安琪酵母、金光集团APP(中国)、大连冰山集团等全球顶级供应链伙伴,聚合在一起形成的奇妙化学反应——嘉吉提供的南美优质原料,与新西兰的菌种、中国的智能挤奶技术在伊利的实验室里碰撞;来自德国GEA的工业生产设备在伊利智能工厂数据交互的作用下,发挥出最大功用……
伊利集团副总裁徐克说,中国奶业进入新发展阶段,从源头奶源的建设到生产加工的精细化,再到终端消费的多元化拓展,每一个环节都在不断创新与升级。目前,伊利在全球打造了15个创新中心,牵头建设了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目的是链接全球乳业智慧,打破行业科研壁垒。
中国贸促会产业促进部部长杨晓军称,广大参展商普遍表示,本届链博会精彩、“硬核”,令人震撼,收获了“盛夏的果实”。“很多参展商提出希望明年扩大规模,携手全球更多供应商和客户前来参展。”
外企点赞中国产业链:全门类、快响应、新人才
在霍尼韦尔展台,一套由中国本土团队研发制造的智能船舶解决方案受到关注,这是企业在会上首发的自动化新品。
“扎根中国90年、连续3年参加链博会,中国已成为我们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核心引擎。”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他认为中国产业链拥有三大突出特点:第一是 “全”,中国是全世界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产业配套能力比较强,在几乎所有门类中中国都拥有优秀企业;第二是“快”,中国供应商对上下游需求的响应速度非常快,不管是质量、成本、交付、安全还是其他方面,只要有需求,都会得到中国供应商的积极响应;第三是“工程师红利”,中国每年有数量充沛的优秀毕业生进入社会,人才红利源源不断释放,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人才保障。
“我们将继续融合本土研发制造与全球技术资源,以创新技术为纽带连接产业链上下游,为供应链韧性与活力注入新动力。”余锋说。
此外,链博会还打通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多重环节,完成产业链的“化学反应”和“生态重组”。
例如,金马衡器与基硕科技两家“专精特新”企业,因前两届链博会而相知相“链”,今年联合展出合作成果,创造新的智能化生态,并现场签署下一步合作协议;力拓集团与中国宝武钢铁再度携手亮相,展示国际合作成果。
会上,不少省份纷纷推出优势产业集群,浙江数字科技、贵州大数据、湖北人形机器人、陕西汽车制造等产业企业组团参展。从“空中巴士”到“陆地航母”,从“天鲲号”“昆仑号”等大国重器到“哮天犬”“蜘蛛侠”“醒狮”等“赛博机器人”,系列新产品吸引参观者拍照打卡。
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发展最稳定、可靠、积极的力量,其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优势显著。
“一方面,从供给端看,中国产业体系完备且科技创新持续突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 2012年第34位跃升至2024年第11位,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居世界首位,实现了从世界工厂供应全球到创新实验室赋能全球的转变,成为全球分工体系中坚实可靠的一环,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重要支撑;另一方面,从需求端看,中国市场规模巨大且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也让补链、扩链、强链及构建与产业链契合的创新链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王义桅说。
正如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兴乾在第三届链博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所说:“链博会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