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作为新一代技术的代表,正深刻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创新与变革。人工智能除了在互联网领域成为各大公司“标配”,在能源、制造、农业等传统领域,也开始深度融入。在陕北毛乌素沙漠,智能开采系统使单井日产提升40%,吨煤能耗下降 15% ;在长江经济带,燃煤电厂通过智能优化,每年减排二氧化碳超百万吨……《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第13期刊发《“AI+”改变千行百业》封面文章后,网友纷纷热议。
优化产业结构
@走璐:在农业,应用AI可以提升农业智能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制造业中引入AI,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旅游业中,通过“AI+”导览、智能客服等创新服务,方便游客,推动旅游服务业升级。
@新新硅酸盐:我们水泥厂使用的大模型,把控水泥生产环节、优化生产决策,能降低水泥配料成本。给我们提供大模型的工程师告诉我,他们还积累出一套经验,能压缩单个工厂数据治理周期,控制模型构建和部署时间。
@数据舱口:当前许多企业拥有大量数据,由于缺乏技术和人才,担心数据泄露与违规风险, “不敢用、不会用、不愿用”,导致数据利用不足。有的企业用了AI,不想分享数据,使得单个企业成为“数据孤岛”。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要建立行业可信数据空间,要让“数据回流”到开发者或大模型中,促进整个行业大模型的持续迭代升级。
双向赋能
@乘风而行:AI赋能医疗、金融风控、智慧交通等方面,能带来增值效益,会加快普及应用。此外,随着AI技术的成熟,AI成本逐步降低,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会更加大众化、普遍化,推广范围也会越来越大。当越来越多客户使用AI,AI成本也会随之降低。
@口天吴:AI与传统行业双向赋能。一方面,AI赋能传统生产行业的各个环节,实现降本增效甚至改变现有生产线的不合理布局;另一方面,行业现存难以变现的海量数据以及未来生产过程中持续产生的行业数据,将进一步反哺行业AI大模型,实现进一步自我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