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肖翊
入夏以来,高温天气持续“霸屏”,点燃了“高温经济”的引擎。
酷热难耐,游泳、钓鱼等水上及亲水活动成为消暑的热门选择;游泳馆里人头攒动;钓鱼爱好者们纷纷奔赴河边、湖畔,享受垂钓乐趣,带动了渔具、钓饵等产品销售;避暑旅游同样热度不减,山区、海边等清凉之地成为游客的心头好;当夜幕降临,夜宵市场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街头巷尾座无虚席,烟火气十足。
在这场由高温带来的消费热潮中,商家总能敏锐地捕捉到那些藏在汗珠里的机会。
河南省洛阳市一水上乐园,众多游客在戏水游玩。
北京高温天气继续,在亮马河,你穿上救生衣,带上皮划艇,就可以尽情享受水上的清凉了。
北京商超吸引了许多亲子家庭,孩子们在门口的喷泉玩耍。
市民“躲进”游泳馆度过高温“桑拿天”
对于钓鱼佬来说,出门锻炼我爱搭不理,烈日下钓鱼我提桶就挤。为了钓到更多鱼,无论是“钓圈大佬”还是“新坑小白”,都心甘情愿为了战绩疯狂“氪金”。
夏季高温让家长更倾向于为孩子选择气候凉爽的目的地去旅游休假。
入夏以来,持续攀升的气温点燃了百姓的夜宵热情。
刨冰成为夜市的畅销食品
夏季夜间,鼓楼、后海、南锣鼓巷、前门、天桥等中轴线及延长线上的商家,陆续开展“京夜有戏”“夜游古巷”等系列体验优惠活动,共同打造“夜京城”金名片。
市民在选购电风扇、空调、凉席等“清凉商品”。
实体书店正通过“避暑空间+ 文化消费”的模式释放消费潜力。
北京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防晒品成了出门必备。
正式入伏,“三伏贴”“三伏灸” 预约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