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牛弩韬: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同时兼顾去产能和补短板

文章导读: 面临产能严重过剩的压力,如果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结构转型升级成为此次两会讨论的热点。

牛弩韬:《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吴晓光摄

牛弩韬:《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吴晓光摄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同时兼顾去产能和补短板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吴晓光 张燕)面临产能严重过剩的压力,如果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结构转型升级成为此次两会讨论的热点。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提出,制造业去产能最终要实现企业高效益、有活力,要去产能、补短板两手抓。

“从世界工业发展史来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制造业强,国家强。因此,对于地方而言,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促进制造业升级对于地方发展至关重要。” 牛弩韬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牛弩韬认为,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淘汰过剩产能,优化落后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要补短板。在产品端增加新的高品质供给。

“开发新产品,适应消费升级的需求,是供给侧改革当前的一项主要内容,要增加品种,提高品质,创立品牌。而供给侧改革的主体是企业,因而,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非常重要,要坚持技术推进,创新驱动,通过国家级技术中心、省级技术中心、国家实验室、省级实验室等平台的建设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牛弩韬建议,制造业要通过创新来增加新品种,在产品设计、功能等方面提品质,创出自主品牌,从而实现高附加值收益。

据了解,去年一年,安徽省经信委引导企业围绕质量提升、流程改进、信息化应用等环节,改造提升冶金、纺织、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开发新产品。截至目前,安徽省共有认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级新产品473个,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15%。与此同时,钢铁、水泥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共淘汰铅冶炼产能33.8万吨、水泥产能1024.6万吨,超额完成年度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牛弩韬表示,供给和需求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转化,两手都要抓,但主次要分明。要顺应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升级的新趋势,坚持创新创造供给,供给引领需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张芳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