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钮文新:中央有必要对新常态给出明确的正解

文章导读: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新常态”需要正解

钮文新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习近平总书记20145月在河南考察时做出以上表述。于是,“新常态”变成时髦词汇,引发各界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人用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解释中国经济。乃至以“新常态”作为经济关键词,仅百度搜索就有256万个相关结果。

但我注意到,“新常态”一词并未在中央层面给出较为准确的“正解”,而各部门、各省市、各学者各有各的理解,认知相当混乱。令人担心的是:在认知混乱的情况下,“新常态”会被别有用心者利用,甚至把“经济衰退”也当做“新常态”,为其导致经济衰退的政策错误寻找借口,并成为其继续制造“经济衰退”的理由。

所以我认为,中央有必要对“新常态”给出较为明确的正解。

据了解,“新常态”一词是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在一次“探讨危机后美国各个经济领域复苏和发展新模式”的论坛上,提出了这一概念。论坛对“新常态”在不同领域给出的解释大致如下:

金融领域:“后危机”时代的金融体系不可能简单回归到危机之前,“新常态”的金融体系代表着“更低的金融杠杆与更多的政府干预的结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宾塞解释说:“我们将会有一个非常不同的金融系统,它的‘新常态’将是被严格地监管,资本需求会很高,银行系统会更有效”。

商业领域:“后危机”时代的“消费群体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商业环境也发生改变,全球企业界需要拨开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迷雾,思考企业在“新常态”中的定位,以适应这种变化。”

宏观经济:“后危机”时代“经济恢复缓慢而痛苦的过程”被视为“新常态”,大多数美国人都在慢慢适应经济形势的“新常态”。但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则认为:美国经济不会出现这种“新常态”,实现快速增长的可能性犹存。

美国的情况是否可以被简单地平移到中国?“新常态”之于中国应当有怎样的“新内涵”?如果我们非要对此有个说法,那就需要中国的研究机构尽快研究并给出“相对完整的结论”,而绝不是现在这样“乱猜”。更不能允许把“新常态”当成一个“筐”,乱七八糟往里装。

比如:纵容货币投机的大规模膨胀,以致市场利率过高的情况是否属于“新常态”?如果不是,那就必须“采取规则性手段”去除货币投机,而不是单纯依赖“去除货币投机的环境治理”,因为要把货币市场利率压低到存款利率水平,消除“基准利率双轨制”,那货币政策成本会非常高,而且会出现货币供给大起大落的情况,不利于中国的经济、金融稳定。

再比如:有人认为,只要就业稳定增长,就可以不管GDP的高低。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也说:“增长、就业、物价、环境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匹配关系正在变化,经济运行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和新常态”。我认为,“新常态”需要“新观察”和“新论证”,而不能简单地否定“增长与就业”的“正相关”关系。因为历史证明,就业数据与增长数据之间的走向一致性从未受到破坏,只是时间上会有差异而已。对中国而言,就业数据往往滞后于增长数据,这是“解聘员工的成本越来越高”的就业政策作用的结果。所以,就算经济出现衰退,就业也不会马上出现下跌,这已经被历史多次证明。我的担心是,如果我们采用“就业不跌就不管增长”的政策,那就业下跌的滞后性,就很容易使我们的经济政策滞后,而频现被动。

总之,关于习主席“新常态”的理解五花八门,有些听起来明显带有“异样的味道”。所以我们诚望中央给出明确的正解,避免认知和政策的混乱。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正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