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钮文新:现在的货币政策就像走钢丝 稍有不慎就会失衡

文章导读: 央行半年度工作会议指出:“下半年宏观调控和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这是实话。

央行很累

钮文新

央行半年度工作会议指出:“下半年宏观调控和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这是实话。我甚至认为不止如此,应当用“更加繁重”来得更加贴切。为什么这样说?在我看来,现在的货币政策就像“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失衡”,而且出问题就不是小事。实际上,几年来的货币政策越走越难,松不是、紧不是,中性也不是。松点、紧点都有不同利益在期盼,而中性则是所有利益都不满。

累吗?真累!我都替它累。但关键是要搞清为什么货币政策越来越累?我认为,改革的方向与希望的目标矛盾,这是导致央行越来越累的关键所在。比如,不断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利率市场、资本管制不断放宽三项“改革”平行推进,这其中有着很大的矛盾。第一,利率市场化改革让央行对利率的控制力相对减低,加上大规模金融空转的搅局,使得终端贷款利率水平难以控制;第二,利率如果控制不住,人民币汇率就很难控制,如果利率和汇率控制不好,资本项目开放就会导致国际资本的大规模的流入流出,就会对中国金融市场构成冲击。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矛盾,而且和我们需要实现的“金融稳定、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努力目标更是相去甚远。如何找到均衡点?说实话,如果按照“华盛顿共识”给定的道路前行,那将没有解决方案。因为,均衡点根本不存在。这已经被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经济体的多次金融危机所证实。尤其是在全球性货币泡沫、热钱泡沫越发严重的今天,试图为上述矛盾找到平衡点,我看更没有可能。

当然,有可喜的方面。我认为,中国中央银行现在说话“更讲艺术”了。这个“艺术”体现在对“度”的把握上。所以,整个报告用词更加讲求“平衡、均衡、适度、合理”字样的使用。但说实话,我为央行捏把汗,原因是:在货币热钱充斥世界,国际金融市场“失衡”严重,国际资本争夺剧烈的前提下,我们可能找不到“均衡点”。不用说中长期,就是短期均衡都已经变成了一种奢侈品。

我认为,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因为“汇制改革”而寻求“对外平衡”的努力太过积极,从而使国内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对内需的拉动缺少有效的手段,而不得不更多依赖财政政策。这样的做法,短时间尚可对付,而时间长了问题巨大。因为,它会使中国经济主动性(内生性)增长动力越发不足。尤其是现在,如果我们过度追求“汇率稳定”,那势必会束缚利率手段,而使货币政策不支持、甚至会使内需更加疲弱。所以,我们的政策、尤其是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允许人民币汇率在稳定的前提下,有序贬值。

为什么我们有办法用10年的时间让人民币慢慢升值,而没有办法让人民币缓慢而适度地贬值?我当然知道有大把境外势力用嘴、用钱在捆绑中国央行的手脚,但如何破解?如果我们没有“奇招儿”,永远遵从人家希望的改革目标,那破解得了吗?

所以,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为了中国经济真正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为了中国经济长治久安,我们必须设法破解当下的困局,而释放货币政策的效率。这不是一个短期的问题,而是长远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不破解,未来只会越走越难,越走越无奈,直至彻底放弃,而面对金融危机。

如何破解?我还是那句老话。依据国内的经济现实与未来的发展要求,以维护国内经济的安全、金融稳定为主导,因势利导地全面检讨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同时,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为原则,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运行机制。为此,我们首先要让金融“慢下来”,让金融效率适度、适中地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节奏,而不是“抽象地”去追求金融效率。

尤其在建立风险控制机制方向,我们是不是也该研究一些“程序化手段”,并借以应对“程序化的市场风险”?我想,央行提出“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预警、识别和处置机制,注重稳定金融市场预期,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方面,我们过去总是事后发现、事后监管,但那时市场已经出现重大困难,让我们显得十分被动。所以,“扎实推进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一定要从当代市场的技术发展趋势出发,用“程序化监管”破解“程序化交易”。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网络编辑:曦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