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钮文新:世界给中国创造了挥霍资本的机会

文章导读: 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经济的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总听说这样的表述,但挑战我们所有人都可以说出一两条,至少比较清晰明了。

国际实业资本、股权资本的争夺已从暗处转向明处

钮文新

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经济的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总听说这样的表述,但挑战我们所有人都可以说出一两条,至少比较清晰明了。那机遇是什么?经济结构调整?创新升级?不错。但是,靠什么调整经济结构?靠什么实现转型升级?我认为,必须要靠股权类资本市场的快速发育,换句话说,必须依赖股权融资。所以,在我看来,美国、欧洲发生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带给中国最大的机遇就是:世界终于给中国创造了一个“挥霍资本”的机会。

毫无疑问,人类经济发展历史已经多次证明:每一次经济大转型、技术大进步,都是股权资本“豪赌”的结果,都是股权资本过度堆积的结果。早期的郁金香泡沫,给荷兰送去了鲜花种植技术,迄今为止,以郁金香为代表的鲜花产业依然是荷兰的支柱产业;工业革命时期的股市泡沫,催生了英国乃至于人类的工业基础;铁路股泡沫,让当时私人资本几乎无法完成庞大铁路网,几年之间变铺遍英国、欧洲和美国。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互联网泡沫,让人类10年培育出一个庞大的互联网产业。这就是股票市场之于经济发展的魅力。同时,还应当看到,当劳动者变成了股权持有者之后,它破解“劳动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对被马克思誉为“资本主义根本矛盾”。

既然如此,中国必须高度重视股权资本的发育,它不仅是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也是实现全面财富不断积累的关键路径,更多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特征的载体。所以,中国抓住机会,实现股权类资本市场的跨越至关重要。但很遗憾,我们和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擦肩而过,这次历史机遇正是2008年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对中国经济的描述是一枝独秀。为什么中国经济会一枝独秀?关键在于,中国是这个世界上实体经济占比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比我们更好的只有德国。现在,举世公认的一个事实是:德国之所以在整个危机过程中显得从容不迫、气定神闲,关键是其实体经济的先进与健康无与伦比。而金融危机开始时,中国实际存在“大跨越”的机会,那就是重视股票市场,重视股权融资,加快公司股权融资脚步,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加大QFII通道,有管理地让全球资本帮助中国企业实现“大跨越”。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国必须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刻意压低市场利率,而股票市场实现充分的活跃。但2010年,好端端的势头夭折了。原因很多,但核心是美国再次出重手,逼迫人民币升值。

有人会说,紧缩货币不过是政府刺激政策的退出。我不同意。因为,如果说当时确有财政投资过度导致经济过热的问题,那么,要退出也该从财政端退出,而不是货币端退出。不是吗?哪里着火不该从哪灭火?结果,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货币政策搭配,使得政府项目占用了有限的金融资源,而民营企业开始冲向高利贷市场,甚至大量民间实业企业破产跑路,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

此外,房地产问题是结构性问题,不能用总量政策(货币政策)应对。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离任后的一次讲课中有学生问:美联储当年知道房价过高,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但为什么不尽快加息?伯南克回答说:货币政策关乎经济的方方面面,如果因为房地产市场一个方向出问题就紧缩货币,那经济的其他方面不是都要陪绑了?这就是道理,没有理由因为压制房地产存在价格泡沫而紧缩货币。

有人说,那是因为通货膨胀,因为当时物价确实出现了快速上涨。不错,当时的物价走势的确有国内经济过热的原因。但是,只要刺激政策从财政端退出,总需求立即减少,物价也必然随之回落。同时,我们还该看到,当时美联储第二轮QE已经开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石油价格超过100美元一桶,黄金价格更是快速冲击1500美元。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物价上涨几乎不由自主。

试想,如果我们那个时候盯住美国的压力,实施中性财政政策和中性偏宽的货币政策,同时用各项房地产政策抑制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同时保持股票市场活跃,让大规模的股权融资去平衡企业的财务报表,用加快地方国企改革加股权融资的方式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率,同时保持经济在活跃的过程中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并通过增加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相对降低房价。那中国何至于承受今天的这种经济下行压力?

当然,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在紧缩过程中,在实体经济举步维艰的过程中,金融改革和金融管制的放松,导致中国金融资本爆炸式扩张,从而进一步打击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育。不是吗?当中国总体GDP增长放缓到7%左右的时候,2014年,中国金融行业的GDP增长却冲高到20%以上。今年,在中央不断强调实体经济的作用下,金融GDP增长恐怕也会超过10%。

一场股市震荡让我们看到什么?中国金融市场其实并不强健,而且随着金融短期化、杠杆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都显得更加脆弱。那我们是不是该问:我们过去金融一直坚持的金融改革对吗?我们是不是该问:我们的金融改革促使金融向着更加有利于、还是更加不利于实业资本形成的方向变化?

当然,我们看到,新一届中央政府正在试图改变现状,改变已经被固化的金融观念。我们从股市端、股权融资端开始了。

好在从整个世界的大格局上看,形势于我还不算太坏。我们没能跟上美国股市上涨的脚步,但我们股市开始上行的时候,美国股市似乎已经变成了强弩之末。不是吗?美联储为什么在加息的问题上战战兢兢?为什么一再推迟时日?它当然在等有利时机。为什么是有利时机?仅仅是美国国内的经济、就业状况吗?

近日,公安部进驻证监会,将对恶意做空中国的线索实施调查,这背后看不到金融大鳄的影子吗?如果被确认,那将意味着什么?我认为,至少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疑问:美联储是不是在等来自中国有利于自己的消息。北京时间7月9日凌晨,美国议息会议公告称:美联储的确在关注中国的变化。但是从哪个角度关注,不得而知,但也可想而知。

我们时刻都不能放松警惕。国际利益争夺从未停止过,而且会越来越激烈,越来越白热化。如果真能看到恶意做空中国股市的人当中确有西方发达经济体的身影,那我们应当可以确认:国际实业资本、股权资本的争夺已经从过去的暗处转向明处了。所谓暗处,是以人民币升值为名逼迫中国紧缩货币,从而恶化中国实体经济生存环境,迫使实业资本、股权资本流出中国,流向美国;而现在,将是直接攻击股市,让全球(包括中国)实业家失去对中国的兴趣,而转向美国。为什么是美国?因为,欧洲乱了、日本乱了、中东乱了,而只有美国拥有最好的投资环境:第一,没有发生战争的可能性;第二,极低的利率、极低的能源成本、大量失业人口(富余的劳动力);第三,美元贬值压低了劳动力价格,而且奥巴马还大幅压低了国民福利。这不是很好的实业环境?

所以,我们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改善实体经济的生存环境,这也是实现伟大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必须的经济基础。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曦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