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东岭集团党群部部长李海阔:精准扶贫就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文章导读: 国家提出的精准扶贫非常好,这样就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对真正需要帮扶的特困人员,就像一个及时雨一样,我们希望及时雨下的更猛烈一些。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崔晓萌) 9月27日,由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主办,中共定西市委、定西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扶贫论坛在定西市举行。下午,与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企业家就“企业帮扶由‘授人以鱼’ 到‘授人以渔’”的话题展开了一场高端对话,建言献策。

东岭集团党群部部长李海阔在对话中表示,东岭集团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和甘肃接壤。我们和西部很有渊源,我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我深有感触。

webwxgetmsgimg (1)

李海阔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首席摄影记者肖翊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精准扶贫,意义非常重大。作为一个企业,东岭30年的发展,首先要把自己做好,做强,做大,再有能力去帮助扶持别人。因此这么多年默默无闻,能出将近4亿多做公益和扶贫。

还有精神扶贫,我非常赞同,为什么这样说呢?同是一个太阳照,同是一个党领导,为什么别人富,我们这么穷,让别人瞧不起。我们必须走出去看一看,学一学。因此从一个种菜的村庄到一个切皮的企业,到今年荣获中国500强第182位,民营企业第92位,我们的目标是和华西村媲美。去年产值800亿,今年努力跨越1000亿。

在这块来说,精神扶贫,为什么我们要走出去,兰州拉面做的很好,我们陕西省也有一个特色,就是陕西的臊子面,但是我们没有走出去。观念的改变,只有自己充满信心,别人助推你一把才能起来,你没有想法扶贫非常难。我们位于宝鸡,八百里秦川的西边,但是我们企业常年将近2000人位于全国80多个公司,要出去,新疆、包头、兰州、银川、包括海外,我们涉及的行业比较多,也是比较辛苦的,为什么要离开家,抛下老婆,离开孩子,就是要让生活更美好,要创业,要走出去。

因为前段时间扶贫,我见了一个村庄,我说这个地方根本不行,他们说这个必须搞,一亩地投5千块,扶贫资金给到5千,农民种下的东西成本突破8千,他们想我今年产出来的东西能卖得了8千吗?如果脱不了贫,这种扶贫有可能是债务加重,这是观念和理念的变化。

第四个方面,国家提出精准扶贫,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有它的积极意义。过去是大水漫灌,撒胡椒面,这个问题有困难,企业去做做,每个地方都有富人,每个地方都有穷人,包括城市,但是大水漫灌撒胡椒面的方式不行,国家提出的精准扶贫非常好,这样就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对真正需要帮扶的特困人员,就像一个及时雨一样,我们希望及时雨下的更猛烈一些。

第五个,我认为扶贫是特色扶贫,我们作为实实在在的企业来说,我们是两手准备,在扶贫过程中实实在在的,没有选择的余地。你必须和政府配合,必须实实在在的。农民种出的东西贫困地区出的东西卖不出去,你作为一个企业把它采购回来,这也是一种扶贫。你在企业招工了,你把标准稍微降低一点把贫困地区的人用进来,这也是一种扶贫。我想扶贫是多方面的,因此,一个是特色扶贫,在具体工作中,具体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区别去对待它。

第六个,我们虽然是一个民营企业,东岭集团18000多人,作为配套这块,建设的超过3000人,涉及我们这个行业的有5万多人,但是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对党建抓的非常紧,东岭有2600名党员,东岭人走到哪里,这个组织走到哪里,包括兰州、新疆、包头都有我们的党支部。我们的生产车间都有党组织关系。国家提出一心一意搞建设,凝心聚力搞党建,精准扶贫,我们走到一个地方,我们和它的党支部联合起来,把这个党支部的人员思想提高,组织观念提高,带动你的村民提高。去年这种模式受到陕西省组织部的嘉奖。东岭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党建,我们响应国家号召,精准扶贫,责无旁贷。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