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钮文新:“热钱”乱象

文章导读: 伴随着“热钱”再聚香港,沪股通再现净流入状态。

“热钱”乱象

美联储加息成迷,以及世界各国经济低迷,使得专门从事“无风险套利”生意的“热钱”迷失方向。2个月前,当美联储加息预期十分强烈之时,新闻报道更多地针对资本(套利热钱)流出新兴市场,而我们更关心的是,“热钱”流出亚洲,与之相伴的是,香港货币当局释放美元,而回笼港币。现在呐?情况逆转,最近一段时期,香港货币当局方向操作,吐出1008亿港币而相应回笼美元。这说明,“热钱”再次回流亚洲、或新兴经济体。

伴随着“热钱”再聚香港,沪股通再现净流入状态。但是,会不会有更多的“无风险套利热钱”流入中国内地?中国央行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部金融机构的外汇占款继续减少,但规模有所减弱。很明显,这是流入、流出对冲的结果。但是我坚信,“热钱”通过非法渠道流入中国内地的数量一定会有所减少,原因是,中国外汇监管正在不断强化。

我们一直主张,在严格监管红线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不用过于苛刻股权资本的流入,但一定要防止“纯套利热钱”的大量流入,因为“纯套利热钱”所套取的每一分钱都将被实体经济买单,会提高中国企业的融资成本。但股权资本不然,它们要比“套利热钱”安静得多,长期得多,而它们推高股市的动作势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而且,我们一直强调,在全球范围内,实业资本、股权资本将是更加稀缺的资本。所以,中国的金融市场应当鼓励境外股权资本进入,而排斥“套利热钱”流入。

实际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在鼓励实业和股权资本进入,而排斥“套利热钱”。比如,所谓汇率战、货币战,实际就是各国政府采取非常激进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压低本国货币的币值。为什么这样做?我认为,核心在于低利率和宽松的货币环境,有利于实业和股权资本形成,同时也在客观上起到了激励它国实业企业落户本国的作用。另外,极低的利率和贬值的预期,将对“套利热钱”构成排斥,因为“套利热钱”一定是逃避这种低利率和贬值环境的市场,而喜欢高利率、升值的货币条件。

为什么人民币稍有贬值或刚刚出现些许的贬值预期,立即就引发外汇占款的大幅降低?这当然说明中国金融市场中,存在大量套利热钱。人民币利率水平的减低,及其所引发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导致“套利热钱”出逃,而在外汇占款的角度,则表现为外汇占款的大幅降低;在外汇储备的角度,则表现为外汇储备相应下降。这不是常识吗?由此我们联想到,当年中国货币管理当局不承认“热钱”大规模流入的问题。当然,也许从某个时间点上看,“热钱”流入数量不算多,但人民币10年升值日积月累的结果是什么?

我们看到,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在《中国金融》撰文指出:要针对潜在风险,包括汇率风险,加快建立跨境资金监测预警的平台,逐步完成跨境资金流动数据整合和数据库建设,全面涵盖本外币、贸易投资、机构个人不同交易币种、项目等跨境资金流动情况,为监管提供“千里眼”和“顺风耳”。说得不错。但它也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才考虑“千里眼”、“顺风耳”的问题?如果过去我们没有这些基础设施,那否定“热钱”大量流入的理由和依据是什么?

我认为,现在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国际“套利热钱”的流动将表现出比历史任何时期都复杂、都迅速的基本特征。不是吗?最近,欧洲几乎欧元高估,日本也在想方设法压低日元币值。相关的政策手段都将体现出“拒绝套利热钱”的作用,而这些政策也必然导致“套利机会瞬间即逝”,很难形成趋势性的机会。这是不是预示着“热钱”流动更加复杂而迅速?当然是。

所以,面对外汇市场这样的“新常态”,中国必须加大市场预警力度,尤其要设法保护实体企业,因为他们在外汇市场中是弱者。这不是中国一家应当的所为,而同时也是各国政府都在不断强化的措施。我希望,乱局之下,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不要什么事都以市场化改革为借口,而把更多的风险推给企业。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若一)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