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钮文新:货币政策不能错配

文章导读: 9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2.22万亿元,同比下降8.8%。

货币政策不能错配

钮文新

9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2.22万亿元,同比下降8.8%。其中,出口1.3万亿元,下降1.1%;进口9240亿元,下降17.7%。从此前的情况看,尽管出口偶有正增长,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应当无疑;而9月进口加速恶化,已经是连续第11个月出现负值,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下跌。这说明,中国对外贸易正在不断收缩,但与此同时我们却看到,中国贸易顺差巨大,今年以来的情况看,各月贸易顺差基本都在3000亿元人民币以上,而9月份,中国贸易最艰难的一个月,贸易顺差居然扩大96.1%。

不是说,人民币升值中国的国际收支、尤其是进出口贸易应当更加趋向平衡吗?那我们为什么人民币升值10年,而我们从未看到中国贸易平衡?有人会说,贸易顺差对GDP币值不是已经回到4%以下了吗?不错,数据没错,但我的问题是:美国会不会因为贸易顺差回落到GDP的4%以下而停止要求人民币升值?没有,我们没看到,而看到的是它继续要求人民币升值,而不许人民币贬值。

8月11日,人民币突然贬值,而随后几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6.11附近贬值至6.4附近,但最近人民币中间价号称“8连涨”,已经回升至6.3附近。尽管如此,中国出口形势依然严峻。所以我们说,中国的贸易顺差与人民币升值、贬值没多大关系。尤其是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中美贸易失衡是因为人民币被低估,实际已经被证伪。同时也证明了我们的一贯看法:中美贸易失衡是中国经济结构差异的必然,是美国商品在中国加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自己不生产而印钞购买中国商品的必然结果,是美元“铸币税”的真实体现。

所以,中国需要有强大的舆论,告诉美国人,你们的工作岗位不是被中国剥夺了,而是被美元剥夺了。但很遗憾,中国新闻界这类的声音极少,而更多的是一些经济学家跟在美国人的屁股后面鹦鹉学舌。

当然,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一些转变。而更关键的转变是:中国进口的快速萎缩,或萎缩加剧,这到底意味着什么?三种可能性:第一,它证明着中国内需的不断走弱,而削弱了中国进口需求;第二,不是我们不想进口,而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根本买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就是说,你需要的东西人家不卖给你;第三,中国进口替代技术发育甚好,根本用不着对外购买。三种情况,那种情况可能性最大?

我认为,恐怕还是中国经济内需太弱占据着主导地位。为什么?如果中国经济非常旺盛,而出现类似的情况,那对后两种可能的支撑力度可能会更大些。但现在不是,中国经济自身的儒弱一定会在进口端有所表现。我想,这应当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中国内需为什么会如此虚弱?我认为,这与中国长期实施“名稳实紧”、而不断推升人民币的货币政策密切相关。

早在2010年中期,中国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紧缩)货币政策之后,我们就不断呼吁:如此政策搭配会引发中国经济灾难性的后果。第一,中国经济内需的核心动力——民间资本的主动性活跃会被严厉摧残;第二,中国经济不得不依靠政府投资维系被动式的增长,而且每一次经济财政的政策效果会被紧缩货币政策立即摧毁;第三,中国经济会“折掉——失去弹性”,原因是民间资本逃离原有产业之后,不可能立即新的投资方向,于是中国找不到主动性增长动力,而失去弹性;第四,在国际市场需求疲弱的前提下,如果发生中国内需和外需一起垮掉,那对中国经济不是灾难吗?第五,所谓依靠改革释放制度红利,实际是希望通过改革释放民间资本活力,但如果货币过紧,民间资本活力能够释放出来?改革的红利是否存在?我怀疑。

所以,现在中国没别的办法,只有一条路:加大需要政策力度,通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力扶持内需。不错,现在似乎是在这样做。但远还谈不上充分,因为我们似乎还在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决绝人民币贬值。这其中是有矛盾的。但依我看,我们货币政策还是该以国内经济为主。货币政策是短期政策,而人民币汇改也好,人民币国际化也罢,这些都是长期目标,而不该是货币政策作用的范畴。所以,如果让短期政策解决长期问题,这是政策与目标的错配,将使国内经济付出巨大代价。

本文为作者授权经济网发布,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网络编辑:正正)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