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钮文新:P2P网贷公司等“先证后照”是阻止金融乱搞

文章导读: 从国企改革到房地产市场控制再到地票制度,黄奇帆在重庆玩金融可谓出神入化,而且始终坚持着政府、企业、百姓的三赢格局,这不能不让人暗树大指。

黄奇帆的金融高见

钮文新

从国企改革到房地产市场控制再到地票制度,黄奇帆在重庆玩金融可谓出神入化,而且始终坚持着政府、企业、百姓的三赢格局,这不能不让人暗树大指。最近,当众多高层对互联网金融态度尚显暧昧之时,黄奇帆最近在重庆多次公开批评“P2P”互联网金融,着实让我再见其魄力,而且明确表态,重庆将严控P2P。

在黄奇帆看来,中国P2P实际是个“貌合神离”平台。就像开一个赌场,赌民之间在赌,赌场只是提供牌和桌子。P2P公司通过其网络平台,让想借钱的人与并不认识但愿意借钱的人沟通。尽管“这种原理还是稳健的”,但英国人在上世纪90年代首创P2P到今天20年过去了,其P2P公司也不超过10家;10年后美国人也应用P2P,到现在公司也没超过10家。这说明P2P有概念,可运转,但市场规模不大,而且有内在约束性。

那为什么在中国一两年之间就出现1000多家P2P公司?它们是什么性质的P2P?黄奇帆认为:P2P实际是“偏离了金融基本原则和规律”的情况下,在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差不多的“借贷业务”。谁在监管?谁能监管?怎么监管?黄奇帆明确指出:让它像蝗虫一样增长是对老百姓极度地不负责,所以重庆严格控制。

恕我孤陋寡闻。在我印象里,黄奇帆是第一位敢于正面抨击P2P金融问题的正部级官员。这不只是勇气,更是专业能力的自信。

说到这儿,我们必须回归金融本质去看P2P金融存在理由和社会基础。在英国和美国,P2P的产生有两个重要的基础:

全社会普遍使用信用,社会公众通过信用卡向银行透支消费属于常规行为,正因如此,违约者数量变成了一个足够大的市场。实际上,P2P平台正是生长在信用卡违约者当中,有一些人不是恶意违约,而是生活中遇到了不测的问题,具有很好的还款能力,但暂时出现“流动性枯竭”。P2P平台披露这一需求之后,另一拨有钱的人就可以帮助“暂时流动性枯竭”的人归还信用卡欠款。因为银行信用卡对违约者罚息甚高,所以P2P平台上放款人的利率诉求低于银行罚息,借款人就愿意接受。于是,P2P市场就出现了,而平台是因为帮助借款人降低了成本,也就自然产生了自身的利润空间。

第二,社会个人征信体系不仅健全而且透明,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工具查询违约者的资信状况。有件真事儿说明美国社会的个人信用制度何等完善。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孩子回国工作,离开美国的时候被机场拒绝出境,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个孩子在美国的某张信用卡上尚有20美元未还,必须还清才准予放行。可见,在美国的P2P平台上,贷方一定对借方的信用情况了如指掌,否则市场根本不存在。

请问,中国是否存在上述条件?如果不存在就别说什么P2P。而今天存在的所谓P2P平台,绝大多数都是P2B平台,是个人对企业的借贷平台,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国人的概念中,企业信用好于个人,所以更容易撮合,而且企业借款规模大一点,平台抽头也能多赚点钱。更有甚者,黄奇帆指出,现在P2P公司不过是向千千万万网民集资,然后自己找了几个公司把钱借出去。这就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业务差不多。但金融机构有坏账准备金和存款准备金,P2P公司有这些概念吗?把钱借出去,顺风顺水时大家都发财,一倒霉出问题就可能引发破产,对借贷双方都成问题。如果有人心存歹意卷钱而走,那就变成“跑路公司”的问题了。

黄奇帆认为:这样的P2P根本谈不上“创新”而是“乱搞”。我坚决支持他的看法。纵观人类金融发展,所谓金融创新都必须围绕着“提高金融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展开,而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路径一定是以加大透明度为前提的。但现在看,在中国,互联网本身基本无法解决借款者透明度问题,大数据技术也只是在理论上可以降低一点风险概率而已,但具体降低多少?无人知晓。

据了解,去年年底,重庆市已经暂停担保公司、小贷公司、P2P等一类网贷公司的注册登记,他要求工商局,凡涉及金融业务的公司一律按照老规矩“先证后照”的方式审批,而绝不能“先照后证”。牛!在我看,这不是阻碍金融创新,而是阻止“金融乱搞”,是在专业自信的基础上,坚定地捍卫地方、乃至国家金融安全的科学举措。我认为,重庆又一次给各地做出了明确的示范性动作。当互联网金融管理下放地方之后,各级领导在防范金融风险的问题上守土有责,而我可以肯定地讲,所谓的P2P网贷公司其实就是地方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发源地。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曦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