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钮文新谈财税改革:做起来并不简单

文章导读: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税改”要改什么?无非是如何收?收多少?如何支?支多少?中央和地方如何分配的这些问题。但是,就是这样一些简单的问题,做起来并不简单。

期盼税改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税改”要改什么?无非是如何收?收多少?如何支?支多少?中央和地方如何分配的这些问题。但是,就是这样一些简单的问题,做起来并不简单。

比如在收入方向。过去,预算以平衡为重点、以年为单位。那么每年财政收入就必须完成预算安排,否则就会造成赤字扩大。这样一来,客观上容易带来预算执行的“顺周期”问题。也就是说,当经济比较热的时候,完成收入任务比较容易,财税部门会倾向于少收点,于是民间就会感觉钱容易赚而加大投资,经济就会更热;相反,当经济比较冷的时候,完成任务不容易,财税部门为了完成任务就会不择手段地去收,民间就会感觉经营困难,从而加剧了经济的“冷”。

因此,此次“税改”明确提出要改变这样的状态,具体改变就是,税收不再是任务,而是预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需要更加注重“对预算支出的审批”。依据收入的预期,合理地安排支出。那是不是可以“多收多支”?未必。因为,预算跨年。过去,地方上一个跨年的大型建设项目,如果按照年度预算支出,那今年有钱,而明年是否有钱就说不清楚了。但“税改”之后,跨年项目必须跨年预算,每年的“支出可以相对均衡”,而不是财政收成好就大干快上,引发经济过热;而财政收成不好的年份,为了确保项目资金就“刮地皮”,导致政府支出挤压民间资本,造成主动性经济增长动力弱化。

实际上,跨年度预算支出,可以自然地派生出另外两大功能:第一,可以建立跨年度弥补超预算的平衡机制;第二,不是过去那样对一些重大项目一年一定政策,而是要有长远考虑,强化其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性,增强财政政策的前瞻性和财政可持续性。这实际是“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可以建立中长期重大事项科学论证的机制。

政府税收除了“为政府筹集财政收入”之外,客观上还将起到“调节分配、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职能。这就是说,财政政策不仅可以通过“多收少收”起到宏观经济总量调控的作用,而且可以通过“对谁多收,对谁少收”起到经济结构性调整的作用。但是,我们过去更加注重税收总量的扩张,按照项怀诚的说法,“先得做大蛋糕,然后才好分配”。从1994年开始,20年过去了,我们看到的是财政收入远超GDP的高速增长,但是不是分配好了?是不是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作用了?未必。

我们看到的是,地方政府为了给未来培育水源,对外商投资大开绿灯。税收“优惠政策”又多又乱。甚至纵容了各种外商投资名义之下的房地产开发。毫无疑问,这样的事情一定会发生重大改变。按楼继伟的说法:“要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具体而言,第一,要按照统一税制、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第二,对于目前已有的优惠政策,要确定期限、限期取消,以后不再开新口子;第三,区域发展规划应与税收优惠政策脱钩,今后原则上不再出台新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第四,严格禁止各种越权税收减免。

注意,这里所针对的是“区域性”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各地所搞的开发区,只要是入住企业或在区内注册的企业,都将享受地方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这样的优惠政策一旦取消,这些开发区也就名存实亡了。过去,中央多次清理被政府层层设立的开发区,但收效甚微,不仅大量占用农田,而且最终都变成了房地产开发。问题的关键是税收优惠的决策权不规范,没有纳入“税法”的统一管理。现在,这样的情况将逐步发生转变。为了不使地方政府信用受到质疑,这样的政策实施肯定会有过渡期,这就是为什么新的税改方案当下制定,而需要到2020年才可以彻底实施的主要原因。

我们还很关切的一个问题是“财政预算”的透明度。政府部门当然需要审计,但更需要老百姓和新闻媒体的日常监督,这是“财政预算”得以正确实施的基本保障。同时,监督的前提是“透明”。如果“税改”之后,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加大,人民代表大会对财政预算的审查更加严格有效,那此次“税改”将成为重大的“政府行政改革”而被载入史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曦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