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钮文新:股市资本底出现恐要经历多折磨

文章导读: 这个充分条件就是:货币转化为资本、尤其是转化为股权资本。市场和政策必须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条件。

股市“资本底”再被印证

钮文新

半年末时点考核效应如期显现。上证报记者获悉,四大行6月存款大增2.2万亿,同期贷款新增约2900亿。有预计6月全部金融机构存款增加可能达到3万亿,同期贷款新增量可能达到9500亿左右,交行金研中心则预计当月贷款高达1.1万亿。

这对股市而言,恐怕是最值得振奋的消息了。因为,这些货币数据可能正在印证中国经济开始回暖。第一,银行存款快速增加,说明银行有钱可贷;第二,贷款增加有度,并未与存款增加同步,加之房地产投资贷款受到限制,这说明贷款所增加的数额属于实体经济真实需求增长。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证实了我们对股市初现“经济底”的判断,当然这同时也突显了中国股市“货币底”的真实存在。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资本底”,如果“资本底”可以确认,股市向好将“美梦成真”。

那“资本底”何时出现?我们说股市“四重底”:政策底、经济底、货币底和资本底。这“四重底”各有不同的特点。“政策底”在政策发布的一瞬间就出现了,但政策转化为经济现实具有迟滞效应,通常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所以“经济底”的出现往往会滞后于“政策底”。

无论是经济还是股市,向上拉动当然不能全都指望钱的作用,也需要依靠改革所产生的供给动力,但无论如何,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所以,我们必须看到货币政策方向发生逆转。这正是所谓的“货币底”。但是,货币政策的转向一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定是一个从弱渐强的过程,但无论如何,货币政策转向的任何动作都会带来股市预期的转变,从而形成“货币底”。

而最难、最缓慢的过程是“资本底”的出现。尽管,货币政策转向必将导致存贷款利率下降,从而加大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抬高股市估值。但这个“货币底”只是“资本底”出现的必要条件,还缺少充分条件。这个充分条件就是:货币转化为资本、尤其是转化为股权资本。市场和政策必须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条件。比如,不是利率略有下降,或仅仅是有下降的预期,人们的风险偏好就会立即增加,债权投资的相对安全性以及投资偏好的惯性,一定得等到利率降到实在不太合算的程度,这些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才会转向;再比如,股票市场确实是在初期的时候出现了一些赚钱效应,尤其是更多公众判断比较容易的蓝筹股产生一定的赚钱效应,不用多,只要感觉上风险与收益对称,钱就会流向股市。这时就会出现真正的“资本底”。

从技术上说,“资本底”可能不在大势的拐点上,而是放弃掉鱼头之后,鱼身子的部分。正如杨百万常说的:做股票不吃鱼头、也不吃鱼尾,而要吃鱼身子。不吃鱼头就是因为股市启动初期风险很大,吃不好扎嘴。而在我看,鱼头其实就是等待“资本底”的过程。低风险偏好的股票投资者,需要耐心。

现在是什么阶段?说实话,当下股市的情况相对复杂。“政策底”、“经济底”都出来了,“货币底”似乎也出现了。但“资本底”出现之前,股市恐怕还要经历很多折磨。比如,我们确实看到沪深股市“净开户人数”已经连续两周超过10万,并呈现正增长。那是不是预示着股市投资资本在增加?不一定。因为,它可能是打新股的需求所致,二级市场资金是增是减,还需要观察。再比如,银行存款大增是应付半年考核而大规模揽储的结果?还是“金融空转”的资金回流的结果?我们希望是后者。因为,投资股票,钱必须先进入银行的账户上,所以如果是货币市场基金减少而形成的存款增加,那将意味资本市场对资金的吸引力在加强。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所以,到底是什么情况,我们同样需要观察。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贷款利率下降。货币市场、存款市场的利率传导到贷款利率需要过程。一个重要的观察点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因为它更贴近真实的贷款市场利率。而目前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却是有所下降。

基于上述分析,我主导的“中国证券投资放心工程”研究团队认为,“资本底”的出现已经不太远了。前提是:货币政策在逐步放宽的路上,“金融空转”规模被有效压缩。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林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