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杂志文章 > 正文

日本政府的诺奖计划(3)

文章导读: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璐晶   10月,2012年诺贝尔奖项相继揭晓。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诺贝尔奖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然而

  美、英暗助苏联作家获文学奖

本国政府支持本国人士无可厚非,但获奖者获得别国政府的支持,其背后必然隐含着多种政治因素。

苏联著名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于1958年凭借代表作《日瓦戈医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近半个世纪后的2007年,英国媒体报道称,英国情报部门和美国中情局实际上是这一“盛誉”的“幕后推手”。

根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07年7月14日报道,俄罗斯学者伊万·托尔斯泰在新作《洗涤过的小说》中提出,当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英国情报部门出于冷战需要,为把苏联政府置于尴尬境地,暗中出手为《日瓦戈医生》获奖铺平道路(苏联当时禁止这部小说出版,直到1987年才解禁)。

《星期日泰晤士报》援引托尔斯泰的话说:“我非常肯定,中情局为确保帕斯捷尔纳克获得诺贝尔奖起到了关键作用。”书中称《日瓦戈医生》在苏联遭禁后,帕斯捷尔纳克将几份书稿复印件寄给生活在国外的友人。托尔斯泰称,最近他发现一封前中央情报局工作人员的信件,信中说,中情局与英国情报部门一道,趁这个机会偷印了俄文版的《日瓦戈医生》。

若此说法成立,美国和英国特工当年采取行动,推动了俄文版《日瓦戈医生》的出版,以达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条件。

对于在当年及时收到俄文版《日瓦戈医生》并将帕斯捷尔纳克纳入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参评名单,瑞典文学院的一些成员都感到很意外。

更加感到意外的是身在苏联的帕斯捷尔纳克,他在知道自己获奖后给瑞典文学院发去电报,称自己“极其感激、感动、骄傲、吃惊和不安”。但由于前去领奖可能面临被驱逐出境,4天后,他又给瑞典文学院发去一封电报表示自愿放弃。

这个被“操纵”的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没有给作者带来荣耀,相反使他遭受了许多灾难。因为被认为是一部诬蔑十月革命的小说,两年后,帕斯捷尔纳克在愤懑中去世,克里姆林宫下令逮捕了他的情人奥尔加·伊文斯卡娅(《日瓦戈医生》女主人公拉拉的原型)。伊文斯卡娅和她的女儿被控领取在海外出版的《日瓦戈医生》的“非法”版税收入,均被判8年苦役。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