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4月9日,由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旗下的中国经济研究院主办、匡恩网络智能工业安全研究院协办的“新经济圆桌会议:工业控制网络安全”,在北京举行。
来自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国资委、科技部、国家能源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委员会、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民银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匡恩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部门、机构的各界专家,汇聚一堂,就目前国际安全新趋势、我国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如何促进工控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等,进行了交流、研讨。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秘书长陈兴跃出席会议并发言。
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秘书长陈兴跃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 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摄)
陈兴跃谈到,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去年12月29号成立的,成员单位接近200家,24个是上市公司,聚集了国内主流安全企业和部分典型大客户。三个月的时间我们开展了系列工作,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作为联盟重点工作之一来推进。已经组建了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工作委员会。目前有70多个参与单位。
从联盟的角度来讲,我们就做两件事,一是搭建桥梁,二是建设平台。所谓桥梁,就是作为产业和部门对接的桥梁,还有产业合作的桥梁,包括对外合作。我们正在推进主要安全厂商与大型企业和行业的对接,这也是我们安全企业重点服务的客户。所谓平台,就是聚集整个产业的资源,集中力量做大事。以标准工作为例,单个企业很难推进,产业联盟推进标准工作有先天的优势,因为主流产品技术厂商都是联盟的会员,我们有大规模的客户市场,有坚实的产业基础,我们做的标准一定是活的标准,已经有产业接受度的标准。同时,标准工作也有技术前瞻的考虑,而不是固守着已有的产品技术,我们还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争取更大的话语权。总而言之,产业联盟工作要代表网络安全产业的水平。
刚才徐司长提到资金的问题,联盟会员中有很多中小企业,他们非常强的资金需要,有些外资想投,他们不敢要。会员企业希望在联盟平台上做一个产业的创新基金,在联盟平台上发现好的创新团队和创新技术,开展专项对接扶持。这件事情也纳入到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