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闫晶滢
除了参与发起设立私募基金,直接购买私募产品也是上市公司涉足私募基金的重要途径之一。不过,目前来看,私募理财的方式还未得到多数上市公司的认可。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Wind资讯数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今年6月23日,共有17家上市公司完成53款私募基金产品的认购,认购金额合计为36.88亿元。同期来看,共有1058家上市公司购买了8741款理财产品,合计认购金额为6807.97亿元。由此不难看出,私募理财的方式在上市公司理财中,占比非常少。
最为偏爱私募基金理财的公司应属法尔胜,今年以来,该公司共购买了8款私募理财,合计金额达到16.3亿元,认购产品全部为“恒天稳金”系列产品。而从产品端看,恒天系产品受到了横叉集团、中原内配、生物股份等6家上市公司的青睐,在诸多私募中数量最多。此外,歌斐资产、暖流资产等老牌“百亿级私募”发行的产品也获得了多家上市公司的认购。
从年化预期收益率的角度看,私募基金理财收益与银行非保本理财相比优势明显,与信托理财、资管计划等理财方式则不相伯仲。在上述53款私募基金产品中,有47款公布了年化预期收益率水平,其中25款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在7%以上,占比超过半数;14款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在8%以上,个别产品甚至达到11%的高收益。
由于监管方面的要求,上市公司并不能随意进行投资活动。证监会出台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对上市公司闲置的募集资金投资产品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安全性高,满足保本要求,产品发行主体能够提供保本承诺;二是流动性好,不得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正常进行。而这两点,私募基金理财显然难以满足。
基于此,上市公司在动用募集资金认购理财产品时存在相当的局限性,大多会投向银行间市场信用等级较高、流动性较好的债券或货币市场工具,比如债券回购、拆借、存放同业、央行票据、国债、金融债以及高信用级别的企业债等低风险资产。而对于认购私募产品的上市公司而言,其动用资金全部为自有资金,从而回避了监管部门对于理财适当性的问询。
对于私募理财可能蕴含的风险,上市公司大多心知肚明。例如,海兴电力即在其公告中表示,其投资的私募基金可能存在资金损失风险、基金运营风险、流动性风险、募集失败风险、投资标的风险、税收风险、其他风险等。针对主要的投资风险,公司将及时了解基金管理人的运作情况,关注投资项目实施过程,督促基金管理人防范各方面的投资风险,尽力维护本公司投资资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