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书记调解室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工作中有了难题找‘老书记’帮一帮,生活中有了苦恼找‘老书记’聊一聊!”在河南省伊川县,同志们口中的“老书记”,不是哪位姓张或姓李的老书记,而是该县今年来打造成立的“老书记调解室”。
今年以来,为适应新时代机关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积极支持老干部继续发挥引领、带动、示范作用,伊川县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在践行“尊法守信、崇文尚礼、开放创新、务实重干”十六字“伊川精神”过程中,以单位退休或退居二线的原党组织领导为主导,县政务服务中心、县老干部活活动中心等部门积极探索打造成立了“老书记调解室”,用“传”“帮”“带”三字工作法,搭建引领带教、经验交流、服务群众的新平台。
两位老书记正在与年轻干部交流工作经验
“传”字上做文章。使“老书记调解室”成为改进作风、推动工作的“分享堂”、政策方针的“传达室”。“老书记调解室”的张丙申、吕彦颖两名同志是担任过多年党组织书记的老书记、老党员,讲政治、讲党性,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熟知群众的需求与矛盾,是做基层党建和群众工作的能手。依托“老书记调解室”这一平台,老书记们把工作中“摸爬滚打”得出的好经验、好方法倾囊相授,帮助参加培训的年轻干部在工作中找对方向、找准方法。同时,通过培训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新思想、新要求,结合自身的感悟,与年轻党员干部及群众分享心得体会,以坚实的党性为基础,切实使党员干部及群众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帮”字上出点子。使“老书记调解室”成为解决疑难杂症的“智囊团”、党员群众的“连心室”。通过走访调研及与办事群众谈心交流等形式,老书记们收集总结出办事群众在事项办理中出现的难点、堵点,并形成可行性调研报告,依据现实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与建议,为中心下一步工作发展及服务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有力依据。同时,“老书记调解室”还始终坚持“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的工作理念,建立了回访制。在妥善调解矛盾的同时,定期对当事人进行回访,了解纠纷当事人对调解工作的满意度,对可能反悔或反复的苗头倾向,及时疏导化解,跟踪关注,进一步巩固调解成效,成为与群众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与纽带,拉近和改善了党与群众的关系,让群众的心声在“老书记调解室”中得到倾诉、急难问题在“老书记调解室”中得到解决,使党的宗旨在“老书记调解室”中得到体现。
“带”字上下功夫。使“老书记调解室”成为培育基层干部的“孵化器”、化解争执的“先锋岗”。“老书记调解室”始终坚持以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定期实地查访、案例分析等形式,指导区域负责人结合群众办理政务事项的难点、堵点、痛点提出解决预案,然后再不断加以示范,共同制定合理妥善解决办法,着力提升后备干部为民情怀和工作方法,使其更好更快成长。同时还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及时化解矛盾争执。有一天,居民赵先生在办理不动产登记时,因为房产证丢失、需要多处配合查询原始档案才能完成而造成办理时间过长,与工作人员发生了争吵。此时,“老书记调解室”便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及区域负责人一边与相关单位进行协调,一边给赵先生进行详细解释,最后赵先生理解了工作人员的辛苦并进行了道歉,还主动写了表扬信以示感谢。
在伊川,像行政服务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一样成立的“老书记调解室”已有16个,数月来共接待群众100余人次,受理群众意见建议50余条,有效解决矛盾争执10余起。“老书记调解室”在让老党员、老干部发光发热的同时,也打通了党建惠民的“最后一公里”,切切实实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郭振华 周中强 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