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放弃在外打拼的事业,毅然回乡,带领乡邻发展产业,全心全意致力于家乡发展。
“现在生活过得怎么样?有缺哪样东西吗? “党的政策好哦,现在生活很好,我哪样都不缺。”在鱼塘乡槐花村时,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先正在抗美援朝老兵谢文典的家中进行走访。谢文典今年已经90岁了,陈国先每次走访时,都会来到老人家中了解他家的生活情况,及时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陈国先在走访慰问抗美援朝老兵谢文典
出了谢文典的家门,陈国先便又去到旺兴养殖场。在了解到养殖场出现资金问题时,陈国先积极对接各银行,为企业分忧解难。
陈国先在走访养殖户
2017年,80后的陈国先辞去了外地月薪过万的工作,回到槐花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家乡发展。“之前在外地虽然工资很高,但是看到了家乡与外面仍然有一些差距,所以我决定回来,把我自己在外面所学到、所见到的带回来服务家乡人民,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在任职槐花村党支部书记后,陈国先带领广大群众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如今的槐花村,产业愈发兴旺,生活日益美好。
“下步打算发展好现有资源,利用好村山塘水库,大力发展农旅一体化。我相信在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槐花村会越来越好,生活会越来越富裕。”谈及未来,陈国先信心满满。
在谢桥街道石竹社区斗南阳明花卉示范基地,基地负责人、石竹社区科技副主任何国党正在教村民们养护花卉。同陈国先一样,何国党也是放弃了在外打拼的事业,参与到家乡的发展当中。“对比以前的工作,我这工作赚的虽然不多,但是让我更开心,让我觉得所有的辛苦和汗水都是值得的。”
何国党在教村民们养护花卉
斗南花卉示范基地总占地面积60亩,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建档立卡户”的运营模式,由企业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合作社负责大棚改造和土地流转,建档立卡户则以专项扶贫资金入股的形式获取分红。同时,基地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不少的就业岗位。
“我现在在这里上班一年有两三万块钱,家里面生活越过越好了。”石竹社区居民何国胜笑着说道。
百姓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社区环境变得越来越美。每到花季跟节假日,社区都会迎来大批游客前来赏花、采摘、游玩,为当地“农旅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游客在花卉基地采摘、玩赏
“下一步将立足于基础,发展更多花卉品种,扩宽销售渠道,同时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一起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何国党坚定地说道。
每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都有一颗牵挂家乡的心,也正是因为这份牵挂,陈国先、何国党他们才会这样义无反顾的选择回到家乡,尽其所能参与到家乡的发展当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万山区融媒体中心 吴承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