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贵州 > 正文

【最美万山人】杨爱萍家的“书与药箱”

杨爱军掐指算了算,二哥杨爱萍已经去世9年了。

2013年10月24日,谢桥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杨爱萍骑车下村开展工作时遭遇车祸,导致原发性脑干损伤,脑干功能衰竭,呼吸循环系统衰竭,后抢救无效宣告死亡,2014年被铜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因公殉职,享年50岁。

刚收到车祸的消息时,杨爱军认定这不过是个过分的玩笑,“那天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天了,二哥和往常一样的时间出门,走了和往常一样的路线,要去做着和往常一样的工作,谁会相信人突然就没了呢。”直到在医院见到遗体,关于杨爱萍的种种事迹才像是走马灯一样在杨爱军的脑海里一遍遍的闪过……

杨爱萍是和父亲最像的孩子。杨爱萍的父亲杨政胜出生在民国时期,父母都是农民,杨政胜作为家中长子,虽然家境贫寒,父母却一心送其求学,上了私塾、读完高小还上了两年铜中,儿时艰辛求学的经历让杨政胜酷爱读书写字,自杨爱军记事以来,哪怕白天的工作再累,回来之后父亲都会把兄弟姊妹7人叫到书桌前,为他们念上几篇好文章。受这种家庭读书氛围的影响,杨爱萍自幼便喜读诗书,启蒙后更是四处求学,最终考上了原贵州省畜牧兽医学校。

图1

“父亲常说,二哥是和他最像的,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都有一股拼劲,不服输。”杨爱萍从贵州省畜牧兽医学校兽医专业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在当时的谢桥畜牧站担任兽医,后因工作表现突出升任畜牧站站长。在杨爱军的记忆里,杨爱萍的右肩总是挂着个破旧的药箱,小小的药箱被各种各样的牲畜治疗药品塞得满满当当,身体因为沉重的药箱而微微向左倾斜,像是总也站不直似的。“他基本上天天都驮着个药箱走街串巷,不是给猪治病,就是给羊接生,老谢桥那一片的人都认识他。”

图2

这样的生活持续到2012年,当时,铜仁市万山区谢桥街道办事处为谢桥新区建设成立了六个负责征地、拆迁和矛盾调解纠纷等事务的工作小组,杨爱萍作为农业中心的员工被抽调到第三工作组,负责火焰垱组、唐家寨村和沈家组片区。征地拆迁工作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之举,却也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部分群众思想转变难,留有守旧思想,土地也存有历史遗留问题,工作任务大、处理复杂。为保证完成任务,杨爱萍必须频繁地走村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调解矛盾纠纷,然而忙碌之余,杨爱萍也始终记挂着村民们养殖的牲畜,一有空闲就带上药箱给牲口看病治疗。直达生命的最后一刻,杨爱萍都还在下乡开展工作的路上。

图3

当问到杨爱军他所认为的家风是什么时,他用“书和药箱”一言蔽之,“父亲用书籍,兄长用药箱共同书写了刻苦读书,好好做人,用心做事这一家规家训。”

如今,年近90的杨政胜依然笔耕不缀,退休至今20余年的时间里,读书摘要、心得体会,养生技巧等等写满了23个笔记本共30000多字,杨政胜说:“这些就是我留给子孙后辈的财富。” (区融媒体中心  覃娅婕)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