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之治,重心在城乡社区。如果将数千个社区视为城市治理的细胞,那么社区干部就是细胞核。无论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或是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今天我们就带您认识一位社区干部——丹都街道龙生社区黎绪。
提及黎绪,必然得说说社区居民吴某走失事件。吴某患有间歇性精神障碍,自搬迁到龙生社区后,由于对周边路段不熟悉,她就很少出门。今年年初,丈夫外出务工后,她就一直和13岁的女儿一起居住。事发当天,女儿要去医院看病,不料本该在家的吴某也跟着去了。
女儿从医院回来后,发现妈妈不在家,以为在小区玩耍,谁知到了晚上十点多,妈妈还没回来。由于吴某患有间歇性精神障碍,女儿便立即告知社区居委会,并在黎绪等人的陪同下报了警。
“我们接到她家人的通知以后,就迅速开了党支部会议,和各位干部商量一起寻找吴某的事情,还发动邻居们一起在铜仁市展开搜索、张贴寻人启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我们最终在碧江区坝黄镇木弄村找到了吴某,最终把她接回来,和她的家人团聚。”黎绪回忆起当初,还心有余悸。
人找到了,黎绪的担忧可一点也没有少。吴某的间歇性精神障碍毕竟是个隐形“炸弹”,尤其在得知吴某丈夫再次外出务工,女儿上学,仅剩吴某独自居住在家中无人看护时,黎绪第一时间叫上同事赶到了吴某家中看望她,了解她的生活现状,并叮嘱住在她附近的哥嫂一定要时刻关注她的去向,如果联系不上了务必立即通知居委会。随后,黎绪返回社区,将吴某的境况与同事们商议,最终决定隔一天去看一次吴某,确定她安全在家。
黎绪在看望吴某
黎绪是龙生社区众多搬迁群众中的一员,2020年初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黎绪便主动申请加入社区居委会参与疫情防控并提交入党申请书。从未接触过社区工作的黎绪,加入居委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居民通下水道,按照他的话说,老乡们从农村搬到城市,还用不习惯这城里的东西,难免会产生堵塞,这和他们刚搬迁过来的心情是一样的,而他帮社区居民通下水道的过程就是和他们沟通交流,也是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的过程。
工作中的黎绪
只是黎绪自己都没想到,这一做就是两年。如今的黎绪过得忙碌且充实,修下水道不再是他唯一的“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入户安全巡查、检修电路电线等等总是处处都有他的身影,他也逐渐成为了大家口中那个“靠得住”的年轻人。
黎绪在为社区居民检修电表
“我们黎绪同志虽然人年轻,但平时对搬迁群众非常热心帮助,群众办事找不到路,他都热心带路,有时候还带着去办事,工作中也非常优秀。”提起黎绪,龙生社区党支部委员朱克祥竖起了大拇指。
“现在的工作虽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会向大家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为社区搬迁群众更好地服务。”黎绪如是说。(万山区融媒体中心 覃娅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