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马鞍山市委书记张晓麟:努力实现从“因钢立市”到“以港兴市”的战略转移

文章导读: 位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首的去产能一直都是代表们热议的话题,对于一些存在产能过剩情况的省市来说,这个问题显得迫在眉睫。

全国人大代表、马鞍山市委书记张晓麟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吴晓光摄

全国人大代表、马鞍山市委书记张晓麟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吴晓光 摄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吴晓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结构性改革内容时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位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首的去产能一直都是代表们热议的话题,对于一些存在产能过剩情况的省市来说,这个问题显得迫在眉睫。

安徽省马鞍山市是一座因钢而设的城市,钢铁曾经带给了这座城市荣耀和辉煌。但是随着全国钢铁产能过剩的情况加剧,如同全国其余资源型城市一样,曾经带领整座城市快速发展的钢铁产业逐渐成为沉重的负担。面对眼前的严峻情况,这座钢铁城市将如何转型升级?《中国经济周刊》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马鞍山市委书记张晓麟。

“马鞍山是因钢设市,过去在马鞍山,能在钢厂上班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但是随着这几年国内钢铁市场的不景气,目前马钢的效益并不理想。”张晓麟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近年来,下行的钢铁产业对马鞍山工业和GDP形成持续负向拉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已是势在必行。“当前是马鞍山的艰难转型期,更是发展机遇期。”

据了解,马鞍山市早在2012年便开始着手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尝试。一方面,马鞍山理由马钢的传统优势,做优存量,以马钢为重点大力延伸钢铁下游产品。据张晓麟介绍,作为马鞍山市的龙头企业,马钢即是规模最大、体量最大、人员最多的企业,同时也是马鞍山已经形成的产业链重要一环,全力支持马钢是马鞍山市一贯以来的政策导向。

马鞍山在以马钢为基础做大做强铁基新材料高技术产业链的同时,也抓住马鞍山的区位优势,招商引资,优化产业布局,促进新兴产业的落地发展。

张晓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近年以来,马鞍山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精细化工、绿色食品4个项目,同时在原有的工业基地的几乎上又增加了港口物流基地、绿色建筑装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生产等新兴产业园区。经过努力,目前马鞍山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见到了一定成效。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16.5%,比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3.1%,比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

在张晓麟看来,当前,马鞍山市经济转型,既要做“钢”文章,也要做好“港”文章。“未来马鞍山计划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机遇,做好港口文章,推进‘以港兴市’,把长江、港口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努力实现从‘因钢立市’到‘以港兴市’的战略转移。”张晓麟说。

马鞍山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中下游,是安徽及中西部地区水路联接长三角的重要门户。据张晓麟介绍,安徽江北唯一的万吨级深水港码头——郑蒲港一期工程已经于2014年开埠运行,2015年完成了港口吞吐量9205万吨。目前马鞍山已经开始申建二期工程,并且计划建设综合保税区,促进周边产业一同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贾璇)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