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财经 > 正文

专家:非公经济要有思想观念创新

文章导读: 12月25日,在第十三届中国经济论坛现场,中国非国有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张晓东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经济网讯(记者 王山山)国企转型升级难,非公企业转起来也不易。“我国现在是第二大经济体,如果不犯很大的错误,按照正常的理解,我们一定会成长为第一大经济体,要知道,最终的市场是在中国。可是很多民营企业家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对世界的判断没有跟上形势。”12月25日,在第十三届中国经济论坛现场,中国非国有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张晓东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人们常说,非公经济在转型升级中面临的是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但张晓东表示,根据他对非公经济连续几年的观察,他认为,思想观念的创新更是当前形势下非公经济体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国有企业的运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制机制,乃至工作方式的模式或套路,即便发生了领导者的更替、离任,仍然可以由继任者完成工作,会做得很到位,因为整个机制是非常完善的。但是在民营企业中我们看到的情况是,一旦企业家不在了,企业生存下来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张晓东认为,当前非公经济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创新。

说非公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 “对世界的判断没跟上形势”,是针对一些民营企业家“赚了点儿钱就离开中国”的现象。“全世界大的环境是对中国发展有利的,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家走了,就难以形成正向循环。”

张晓东认为,除了对大势的把握,非公经济领导者的观念创新还应该在“把盘子做大”这一块儿,如果思想转变过来了,就会选用合适的人才,而不会再让自己的错误观念误导企业,不再是家族式的任人唯亲,这样,非公经济中落后的板块才会跟上。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张晓东,利用北京大学校友会平台,可以时常近距离观察那些校友创办的企业。他说,在他走访过的北大校友创办的上市公司中,可以看到七成以上的企业理念非常到位而不只是“先进”,甚至超过了外资对中国的理解——因为这些企业创始人是中国人,即使有些人走出国门再回来,也完全知道如何借用新型的制度在本土环境中管理企业。就是因为他们对宏观和微观都有清晰的把握,思想很新。

非公经济中常被拎出来说话的是民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另外一支力量外资企业常常被视为“高大上”的学习榜样。

“今天国有企业取得的发展成果,实际上很多是学习了外资的成功经验,比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股份制等。”张晓东认为,“但是外资在现在的竞争中并不占优势,因为关键的生产制造领域都在我们手中,外资的优势将集中在资本和研发创新上,但是从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来看,民营企业还是会承担更多。

目前什么样的非公企业最活跃?张晓东说,是那些高技术人才创业、营销人才创业、管理人员创业的企业,一方面因为他们对市场和制度的理解很深刻,另一方面因为他们年轻,掌握了现在的世界,并将引领未来的世界。

在这样的形势下,很多传统的民营企业如果转型转不过来,慢慢就会被淘汰,没人挺,没人保,市场不行时只能倒闭。

张晓东认为,从市场化的角度看,非公经济的竞争环境是比较公平的,但从贷款等方面看,一些地方还是做得不到位。不过,在三中全会新形势下,很多问题已经拿到桌面上,需要落实。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若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