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生态 > 正文

节能减排保卫战:是管得不够还是管得不当?(2)

文章导读: 如何兼顾眼前与长远,走出患得患失,如何标本兼治,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拭目以待,更需要共同参与。

高技术“困难户”

宁波市的节能水平居全国前列,但依然完不成单位降耗指标

限电,又见限电。为突击完成节能减排指标,地方政府在“十一五”期末采取的“拉闸限电”,在“十二五”中期再次上演。

位于宁波大榭开发区的万华化学(宁波)氯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科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已经接到了电力部门的检修通知,11月25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停产检修。

对于宁波市而言,限电可能是目前无奈之下最为行之有效的“节能”举措。该市日前“荣登”节能目标完成情况预警表,为级别最高的一级预警。2013年1月-9月,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仅下降0.7%,与全年下降3.6%目标差距相去甚远,这让宁波市政府绷紧了神经。

11月6日,宁波市政府下发紧急通知,摸底停产检修企业,鼓励市场形势“不理想”的企业停产、减产,对不锈钢熔炼、氯碱和水泥等高耗能企业,将在11月-12月停产让电15天,炼油化工、钢铁等重点用能行业,进一步落实减产、停产的针对性限电措施。

以另一个尺度观察,宁波市的节能水平其实位居全国前列。

宁波市经信委节能与综合利用处处长童鸿根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2012年的数据来看,宁波市单位GDP能耗和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以上。

但这并不能保证宁波市完成降耗指标。“十二五”的前三年,仅2012年完成节能目标,由于无法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宁波市的节能减排陷入了“靠天吃饭”的尴尬局面:经济回暖用能激增,指标难以完成,反之则达标。

2011年,受“十一五”末冲刺节能减排,许多原本该上马的高耗能项目拖至当年,导致“十二五”开局之年的降耗指标未能达标。

2012年,宁波市单位GDP能耗下降6%,超额完成当年的目标,与之相对应的是当年宁波市经济下滑,工业增加值下降7%。

2013年,宁波市经济形势回暖,1-9月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综合能耗大增7.6%。

“高耗能项目的投产和今夏持续高温天气,是节能目标难以完成的主要因素。”宁波市经信委副主任叶春华说。

中国政府在制定出GDP单位降耗指标后,逐级分解下放到地方政府,遵循“东高西低”的原则:东部的降耗指标一般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考虑到宁波市高能耗产业集中的情况,浙江省特别允许宁波市在“十二五”节能减排方案中,剔除镇海炼化乙烯项目、宁波钢铁等项目的新增能耗。

即便如此,宁波市2013年仍然难以完成降耗指标。

放眼全国,和宁波一样难以完成今年节能指标的地区不在少数。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前三个季度除海南、宁夏、新疆和青海这四个红色一级预警的常客外,达到橙色二级预警省份由上半年的3个增长为目前的8个。

降耗指标完不成的地方多数属于高耗能行业集中之地。叶春华认为,节能减排政策应该根据各地区产业布局特点给予更加弹性的政策。

2013年1-5月,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同比增长6.58%,大大高于东部地区的2.3%和中部地区的0.63%,“如果继续上重化工项目,节能减排任务势必难以完成,但不抓住产业西移的机会,GDP增长又有问题”。西部某省经信委人士说。

一位接近浙江省政府的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目前浙江省的单位能源产出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仅次于北京市和广东省,在此基础上要持续大幅节能降耗,需要有重大的技术突破。

宁波市现行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中,囊括了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但叶春华称,新兴产业不一定适合在所有地区上马。 “政府导向指向新兴产业,但不意味着短时期内就能做大做强,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面对的矛盾仍然突出。”叶春华说。记者 陈少智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林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