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杂志文章 > 正文

国际原油人民币结算:是谣言,也是预言!(4)

文章导读: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李凤桃谈佳隆︱北京、上海报道   一个外国牧师说了一句话,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甚至有人说,这句话直接导致近期国际原油指数的连续下跌。   这句话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只因为它的

原油交易是突破口吗?

时至今日,人民币仍然缺乏对于包括原油、铁矿石在内的重要战略商品物资的国际定价权。

今年5月,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王立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上海期货交易所正争取年内推出原油期货,并逐步争取成为亚太时区的原油定价基准之一和全球性原油期货市场。”

不过,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上海期货交易所虽然已经制定了原油期货的初步方案,然而唯一没有确定的就是货币计价以及结算方式。王立华仅表示,采用人民币或美元计价和结算,积极争取外汇实行总额控制、统一监管、敞口额度内自由兑换方案。

多年来,由于原油“亚洲价格”长时间的缺失,导致亚洲地区特别是东亚等国家在原油贸易中,常常要比欧美等国付出更高昂的代价。

根据英国石油集团公司(BP)《2030世界能源展望》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和印度两国的能源需求总和将占全球需求总量的35%。未来围绕石油的核心矛盾,将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步转移到新兴经济体与OPEC之间的供需稳定问题上。亚洲的能源定价中心如能尽早形成,将能大大扭转全球石油贸易体系中“亚洲溢价”的不平等现象。

美国期货业协会(FIA)主席沃尔特·卢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人民币并没有实现可自由兑换,因此在中国原油期货用合同货币计价有个选择的问题。人民币或美元其实各有益处。中国是一个很大的经济体,采用人民币也不用担心缺乏交易主体,选择人民币计价也不必担心外汇风险的问题。另一方面,美元计价则利于增强国际投资者参与这个市场的兴趣,提高流动性。但最终采用什么货币进行计价和结算,需要中国监管者和上期所自己权衡。

一位参与原油期货方案咨询的业界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央行更愿意选择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这不仅有利于外汇风险的掌控,也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而商务部更愿意选择美元,这更符合他们的利益,吸引更多外资。

上海期货交易所有关人士则担心,在我国汇率改革和利率改革都没有推进到位的前提下,若采用人民币计价可能会让境外投资者暴露在更大的汇率利率风险敞口下。如果因此无法吸引足够的合格境外期货投资者,市场参与者的单一化可能既无法实现“国际平台”的初衷,也会让原油“亚洲价格”的梦想落空。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师黄海洲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应该加快,美元再过两年可能会卷土重来,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国内的金融改革来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这就包括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浮动和货币可自由兑换等等,这是个相辅相成的改革。利率和汇率的改革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会对汇率和利率有倒逼机制。”

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资深投行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如果人民币想要真正国际化,利率改革和汇率改革都是必须的,市场化的利率和汇率是确立人民币真正价值的国际标杆,只有这样国际社会才会真正认可人民币的含金量,通过在贸易、投资和储备领域使用人民币,完成国际化的三步走,以内部金融改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才是必由之路。”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