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公司 > 正文

收购案背后:“交学费”还是“付中介费”

文章导读: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综合网讯 在一桩轰轰烈烈的跨国并购知名国际汽车品牌的案子中,企业没有聘请合格的财务顾问,省小钱吃了大亏,几千万欧元打了水漂。是提前预防问题,还是落入深潭寻求解救划算?   今年一季度,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综合网讯 在一桩轰轰烈烈的跨国并购知名国际汽车品牌的案子中,企业没有聘请合格的财务顾问,省小钱吃了大亏,几千万欧元打了水漂。是提前预防问题,还是落入深潭寻求解救划算?

今年一季度,我国企业发起了5起大型跨境并购案。自2010年以来,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一直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然而,并购案达成只是并购成功与否的第一步,超过80%的并购案都需在合并后至少3年到5年的时间才能判断成败。过去20多年来,跨境并购的失败率在70%左右。

笔者最近一直在思考,为何国内企业在并购案中首先考虑的因素不是并购后能否为自己带来协同效应,而是“面子”问题。企业决策者过于重视收购能否达成,却不重视第三方财务顾问和尽职调查,认为其只是交易背后的促成者,而非合作伙伴。

其实,在决定并购前,企业决策者甚至有必要聘请一家咨询公司作战略规划,弄清楚企业未来5年到10年的发展方向,以及哪些部门需要剥离和哪些行业有前景可扩张。前述失败案例中,企业在发起跨境收购时,没有聘请投行为其担任财务顾问。

在美国,投资银行与董事会、CEO、CFO、对冲基金和PE投资者等关系密切,对行业和市场拥有广泛而深入的消息来源和专业知识。比如,投行帮助企业分析行业和股票,对于一些股价长期低迷的企业,投行会帮助其分析是否需要卖出部分股权刺激股价,并帮助企业找到潜在买家,然后把全球的买方聚到谈判桌上,这也是许多并购案一开始由投行发起的原因。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