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新闻 > 头条 > 正文

南水北调水质困局

文章导读: 权威人士向记者确认,困扰中国江湖的营养化问题同样困扰着丹江口水库。

南水北调水质忧虑

晴天下的丹江口水库,水面呈浅浅的青蓝。近岸,数米深的水底清澈可见。在中国,如此清澈的水体已不多见。

以丹江口水库为起点,全世界最大的人工调水工程——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下称中线)即将通水。南水北调工程调长江流域之水到北方,分西线、中线和东线,中线工程量最大。

中线将于2014年汛后即八九月间正式通水。届时,汉江水将从地跨湖北、河南两省的丹江口水库导出,沿中线干渠千里北上,到达自然水源已近枯竭的北京和天津。

然而,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般干净。权威人士向记者确认,困扰中国江湖的营养化问题同样困扰着丹江口水库。如计入总氮指标,丹江口水库水质并非通常对外所称的地表二类水,而是四类水(一般三类以下定义为污染水)。

通水在即,环保部发布的一则正式通报,让人为中线水质捏一把汗。2013年11月26日,环保部发布通报称,中线56个水质控制断面(水利术语之一,即固定地点的水横剖面、截面)中46个达标——还有10个不达标。

财新记者通过权威渠道了解到,10个不达标断面多位于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入库支流,如神定河、犟河、泗河等。包括该三河在内的湖北、河南两省约七条入库支流,水质在一年中的相当长时间为四类水,神定河等甚至常为五类、劣五类水质。

环保部的通报还揭出另一件让人忧虑的事情:中线河南、湖北、陕西三省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共474个,完成51个——90%还未完成。

总氮超标、部分入库水难达标、治污工程缓慢,给中线水质埋下隐患。

在中线,还有其他少为人知的隐患。中线分为库区上游、库区和输水干渠三部分,在库区之外的另外两部分中,隐患同样存在。

财新记者得知,在1000多公里的输水干渠上,有400余公里明渠段,沿线地下水可以汇入干渠,其中地下水质存在污染的里程长达近100公里,其中污染风险较大的有30余公里。

上游也非净土。43个县中有34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其发展经济的动能十分强劲,这与保护水源水质存在客观矛盾。且上游水域内矿藏丰富,历史上形成众多存在重金属污染隐患的“带病”尾矿坝。

显然,保证一项事关上亿人口、总造价达数千亿元的水利工程水质,将是一场长期的保卫战。

一位接近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下称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的权威人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通水只是保卫水质的开始,如何长期保卫这江净水,将是中国未来的挑战之一。

 水源地隐患

外界难以想像,在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这么重要的地方,竟有数条污染严重的河流入库

距北京1000多公里的湖北重镇十堰市,1月的气温比北京高出不少。神定河的水仍然微微泛黑,有些河段更散发异味。

沿神定河北行数十公里,就到了神定河流入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入江口。神定河入江口断面,正是环保部此次通报水质不达标的断面之一。

入江口的水面浮着一簇簇小泡沫,水的颜色也是两分——河口以外的汉江清水偏蓝,河口以内的神定河浑水偏黄。一位村民说,冬天是神定河的枯水期,看不到大量奔涌的污水注入汉江的场面——那得到夏天。

丹江口水库位于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与汉江主要支流丹江交汇处,流经湖北十堰市城区的神定河是汉江的一条支流,也代表了丹江口水库美丽清洁之外的另一面——污染。

神定河是目前主要入库(入江口已处于丹江口水库库区)支流中污染最严重的一条。

作为十堰城区最大的排污河,神定河每年接纳城区约65%的污水——5200万吨以上,所以“水质常年都非常差”。“近年更是连续为劣五类,主要超标因子有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总磷、石油类。”十堰市委组织部支持的一项调研评选结果,《神定河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调研报告》,如此描述神定河的污染。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劣Ⅴ类即劣五类,为重度污染的水,是水质类别中最差一级,使用功能较差,在农业用水的五类水之下。

对于当地河流的污染情况,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也曾委托流域机构——隶属于水利部的长江水利委员会(下称长江委)进行调研。始于2012年的这项研究显示,神定河超标因子很多,除了上述COD等,还有汞。

神定河这样的河,湖北不止一条。2012年7月,湖北省十堰市政府印发《神定河、犟河、泗河、官山河、剑河等五条不达标河流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称根据长江委的监测,除官山河的情况较好,其他四河均为劣五类,与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相比,严重超标。

除了湖北,河南还有两条河令人担忧。2013年11月,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于幼军在河南考察时提出,对河南不稳定达标的老灌河和淇河的部分断面,要加大环保监管的力度。

为何这些河污染如此严重?以湖北问题五河为例,当地政府认为原因在于:河流径流量小,溶解自净能力差;河道淤积沉淀有害物质;部分企业废水排放不达标;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不够;雨污分流不清;城镇污水、垃圾收集处理不彻底,以及污水、垃圾处理企业运行不正常(由于缺乏运行费)等。

理由虽多,但在中国环境科学院原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夏青眼里,一句话就能概括: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的污染,远远超过河流的环境容量,“污染几乎是必然的。”夏青是中国第一个预防性水污染防治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下称《丹江口水库防污规划》)的负责人,对中线水污染问题如数家珍。

不了解内情的多数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在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这么重要的地方,怎么会允许出现数条污染严重的河流入库的现象?质问是容易的。

一个沉重的问题是,如果上述河流持续不达标,丹江口水库会怎样?财新记者采访发现,争议巨大。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不止一次前往库区调研神定河等河污染治理情况,媒体之上不乏“不允许一条河流不达标”之声,北京官方甚至自发跑到丹江口水库测水质。总之,官方文件层面上,要求湖北、河南务必治理达标。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引用过一个数字,即从水量看,六条不达标的河流的年均水量为16.5亿立方米,占库区总水量380亿立方米的比例为4.3%。

湖北则有水利专家认为,上述河流水质不达标,也仅影响入江口附近,并不对丹江口水库总体二类水质构成威胁。“(丹江口水库的水)不治是二类,治也是二类,以前地方的压力和动力都不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表示。

夏青也不反对后一种观点。他说,规划就是以对丹江口水库水质影响反推河流达标水平,并不一味地强调高标准,但要达三类水,就意味着国家和当地需要增加数倍的资金才能达标,那么,“国家给地方的钱够不够”?

2013年11月26日的环保部通报还称,中线河南、湖北、陕西三省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共完成51个(总项目474个)——即90%还未完成。

前述接近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的权威人士解释说,“十二五”版本的治污规划安排了中线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尾矿库治理等十类445个项目,实施方案分解为691个,截至2013年9月底,已建成138个,在建97个,20%的项目建成投入运行,超过三分之一的项目已动工。

但无论是百分之多少没完成,中线水污染治理进展不尽如人意已是事实。

财新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丹江口水库防污规划》批复时间较晚,本应五年的实施周期,真正有效的实施期从2012年11月开始,至2015年底,共约三年;加上项目实施前需要前期工作周期,因此规划项目实施进度的压力很大。

时间之外,资金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规划的数百项目,中央计划配套约120亿元,但地方表示不够。

湖北十堰一位政府部门人士直白告诉财新记者,光靠《丹江口水库防污规划》的项目并不能让五河水质达标,当地还要自己增补一些项目,这些额外却又必要的项目让十堰自己掏了不少钱。“这给市里带来很大负担,我们财力不足。”这位政府人士表示。

“建厂的钱国家基本给到位,后期地方掏钱,但地方运行不起。”夏青提出,不少治污项目在农村,农村必须有一套不同于城市的新办法。

总氮争议

丹江口水库是四类水还是二类水?

鲜为人知的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环保部门对丹江口水库水质的评价结果都是四类,因为总氮超标。最新评价见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3年的《全国地表水水质月报》,从5月起,总站对丹江口水库的评价基本是:水质为优,但以总氮单独评价则为Ⅳ类,即四类。

根据中国最新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及《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Ⅳ类水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四类水就是污染水了,丹江口水库那么清的水,你说是四类,会使老百姓难以理解。”长江委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告诉财新记者,总氮应否作为评价指标,一度并不统一。环保部长期将总氮纳入评价指标,并由此认为丹江口水库是四类水,但长江委参照国际惯例始终评价丹江口水库是二类水。

最终,在相关正式规划中,对中线水质的表述形式值得外界玩味,例如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水质达到Ⅱ类(总氮保持稳定)”,再如“2015年末,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到Ⅱ类要求(总氮保持稳定)”。

上述部门间虽然有不同意见,但反映出一个基本事实,丹江口水库也得了中国江河湖海的通病——营养化(氮、磷等水体营养物质含量过高),其表现之一就是总氮超标。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政策与规划中心的一位知情研究人员告诉财新记者,总氮、总磷是评估湖库富营养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湖泊、水库达到富营养化之后就有发生水华的可能。

“水华就是水中的藻类营养过剩,出现爆发性增长。可能是蓝藻或绿藻,它们覆盖水面,产生毒素,水就不能饮用了。”该研究人员还解释,“最直观的就是水发臭。”

2012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丹江口水库已经达到中营养状态。富营养程度由低到高主要分贫营养、中营养及富营养三类。

不过,上述研究人员也表示,除总氮、总磷等营养指标外,温度、溶解氧等指标也是水华是否发生的影响因素,丹江口水库是超大型水库,面积大,总体发生富营养化的可能性不大。

但问题在丹江口水库开阔水域之外的局部库湾。长期从事水质监测工作的翁立达表示,这些地方的营养元素富集程度比较高,“尤其是水位抬高以后,库湾回水区的水流变缓,自净能力下降,可能会出现水华问题。”

总氮主要来自农业面源污染,尤其是大量化肥的使用,随后通过周围的汇水进入库区。上述接近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的权威人士介绍,沿着4600公里的库岸线,丹江口水库周围除了林地,主要为耕地。

“农村量大面广,化肥用的多,又以氮肥和磷肥为主,但真正被植物吸收的很有限。”上述权威人士诉财新记者。

夏青指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是下一步治理重点,也是难点。“整个汇水区内得不用化肥、农药,乡镇农村的垃圾、污泥也得处理。”所以,他提倡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目前也在亲身实践。

有关部门亦在行动。目前的想法是在库周和汉江、丹江干流两侧各1公里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搞隔离带建设。知情人士介绍,“这些地方不怎么搞农田,主要以经济林为主,这样可以防控一些农村污染物。”

地下污染水威胁

中线的工程设计有效防止了地表水污染的影响,但也带来了受地下水污染的隐患

丹江口水库水质连续20余年水质稳定在二类(不计总氮)及以上,但千里北送并非易事,输水干渠也面临威胁。

中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全长1432公里,包括总干渠和天津干渠。其中,总干渠长1276公里,经过河南、河北最后抵京,以明渠为主;天津干渠长156公里,全部为暗涵。

2013年12月25日,历经十年建设,中线干渠一期主体工程完成,只待各项收尾工作和验收结束,便可于2014年汛后通水。但同年,新华社等媒体已不止一次曝光干渠的问题。

2013年7月,中线位于河南郑州西南侧的干渠被曝污水横流。有媒体称,一段渠基已修好的水渠内被排入夹杂生活垃圾的地表雨水,且已发臭。随后,有关部门表示将立刻派人对污水入渠的情况进行调查。

2013年8月,中线位于河北石家庄新华区的干渠被曝光距离污水沟不到10米,大量污水渗透到地下,形成长达5公里左右的渗坑。当地环保部门表示,存在南水北调灌渠水质污染隐患。

这些曝光初步揭示了干渠的问题。有水质隐忧的干渠段主要分布于长约1100公里的明渠,暗涵由于外水无法进入,污染风险较小。

中线的工程设计,一方面有效防止了干线受地表水污染的影响——全线与沿途河流立交,地表水如湖水、河水,不能直接进入总干渠;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干线受地下水污染的隐患——内排段地下水可进入干渠。

为了防止地下水扬压力造成的破坏,总干渠在外部地下水高于渠底的渠段,设计了内排段和外排段。顾名思义,内排段是指外部地下水可以进入干渠内,外排段相反。据国家水专项“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中线内排段为403公里。

内排段占明渠总长近四成,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相关人士在《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污染途径分析研究》一文中提出,地下水污染物渗漏给干线水质和供水安全带来的潜在威胁要特别考虑。

“400公里中,地下水差的约100公里,其他经过农村、山区,没什么工业、城市,不要紧。”一位接近相关部门的内部知情人士分析,“其中风险系数较大的大概有30公里。对这部分要严格采取防范措施,按照轻重缓急,予以不同处理方法。”

2014年1月,财新记者来到河北新乐市中同村——中线沿线附近的众多村庄之一。仅从表象上看,这里与其他中线干渠段几乎没有区别。这里有养鸡场、养猪场、电褥子厂和电器厂等,离村外的中线干渠都不算远,其中养鸡场几乎挨着干渠。

在一篇名为《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两侧地下水风险源特征分析及保护》的博士论文中,作者任军指出中同村位于内排段(地下水高于渠底,可入渗补给干渠),该村附近的地下水丰水期水位很浅。任军博士学位论文的导师是中国地质大学教授陈鸿汉,后者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的负责人。

河北境内的内排段约50公里。任军认为,类似中同村内排段附近的居民密度、各类养殖业和工业若不加控制,会直接给干渠水质带来威胁。

对于地下水污染,财新记者获悉,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建设管理局正在对中线沿线地下水进行全面的摸底,以掌握污染地下水的最新情况。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未来将组织各方对已有污染进行处理,如在干渠管理区附近,加设一些防渗墙,或者采用复配介质渗透反应格栅(PermeableReactiveBarriers,下称PRB),在原位对污染的羽状体进行拦截、阻断和补救。这也是陈鸿汉的研究方向之一。

不过PRB技术还不足以完全对付中线地下水污染。一位曾经参与陈鸿汉课题审查的专家告诉财新记者,PRB技术适用于治理一个点的污染,比如飞机场的污染;如果30公里的内排段都用PRB来治理,造价太高。

怎样保护干渠?

仅河南一省,如按规划沿途设定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其面积就将达到河南总面积的2%

通水在即,中线干渠还面临一项当务之急——两侧保护区范围还未划定。财新记者获悉,各方都知晓保护区对保卫干渠意义重大,但同样,地方经济与环保的博弈也极大。

2006年,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和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划定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要求在中线总干渠两侧划定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其中一级水源保护区内,不得建设任何与中线总干渠水工程无关的项目。

具体而言,保护区划分又分明渠段和非明渠段来划分。明渠段中,像中同村这样的内排段,要求从工程管理范围边线(绿色防护栏网)再向两侧外延200米为一级水源保护区;从边线分别向左、右侧外延不小于3000米和2500米为二级水源保护区。这项要求地方于2007年9月30日前完成的划定工作没能如期完成。

一位权威的知情人士透露,天津和河南已划,但河北还没划,后者打算2014年3月划定。

沿线各省自己也要喝中线的水,为何在保护区划定问题上一再拖延?

河南的情况可见一斑。中线过河南段最长,约731公里,经河南8个地市、22个县,并穿焦作城区而过。根据公开资料,按照明渠段和非明渠段因地制宜地划定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河南总计要划3054.43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占河南总面积近2%。

“保护区划得大,比如有的地方,如按照原规范算下来,一侧3公里,一侧2公里,加起来5公里,一个县城基本上就给盖进去了。那么这个县城就这不能干,那不能干,地方经济发展就受影响。”上述权威人士坦言,地方确实对对此比较困惑。

干渠水质保护以避免地下水污染为重点,因此划定保护区非常重要。多位研究地下水污染的专家告诉财新记者,在中线两侧划定一定范围的保护区,有利于防止新增的工业、农业、生活等其他污染物通过地下水进入干渠。

上述权威知情人士表示,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办已牵头编制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生态带建设规划》,预计2014年年内各涉及省份会划定保护区,但现在各省意见还未统一,最终如何划定,还不能预料。

更有专家预计,即便划定保护区后,各地在保护水源和发展经济方面的博弈还将长期存在。“如控制不好,也可能影响中线水质。”

除了地下水污染和保护区隐患,交通事故带来的突发性污染也是目前有关部门在考虑的问题。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明渠段是敞开的,上面有2000余座大大小小的桥梁,其中公路桥梁1000多左右。”此外,据中线干线建设管理局官方公开介绍,中线还跨越44处铁路。“如果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倾入干渠,就会造成突发性污染。”

接近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的知情人士称,突发性污染超出了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的职能范围,该办正在同环保部、国家应急部门联系,以期尽快研究出应急预案。

 矿业隐忧

“要防止上游采矿业突发性污染事故影响丹江口水库水质。”谈及上游水质隐患时,长江委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表示

丹江口水库上游为典型“老、少、边、穷”地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但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据《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库区及上游已探明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储量的有钼、钒、铅锌、金、汞、重晶石、钛等40多种。

与矿产丰富相伴而来,当地一些尾矿库已成为潜在污染源。尾矿是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开采出的矿石,经选矿厂选出有价值的精矿后排放的“废渣”,尾矿库就是堆存这些“废渣”的场所,一般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一旦溃坝,可能会对下游水质带来重大灾难。

“十二五”《丹江口水库防污规划》给水源地近120亿元的投资中,尾矿库污染治理项目的投资比农业面源的投资还要多。这些尾矿库主要涉及金矿、铁矿、钒矿等。

一位湖北当地专家告诉财新记者,全国人大和政协多次考察,对上游不放心,“因为怕搞矿出污染事故,但当地都想利用矿产资源致富,尤其是金矿。”

水源地三省中,陕西曾表示,陕西的流域面积和水库、水量占到丹江口水库的70%,上游陕西防治好尾矿坝事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全国近年出现的尾矿坝事故中,已有数起来自陕西。

2006年,陕西商洛发生“4·30”黄金尾矿溃坝事故,该市镇安县米粮镇黄金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垮塌,尾矿浆含有剧毒氰化物,很多人担心污染的水会流入下游丹江口水库。

这一事故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批示“在大力搜救下落不明人员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溃坝引发的水污染问题,确保下游饮水安全”。所幸,最后污染并未长距离扩散。

2011年,还是在商洛,鑫丰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金矿尾矿库发生泄漏,造成约2000立方米尾矿和库内废水泄漏,多家媒体报道,附近河流十多公里被污染。

类似的尾矿库事故或威胁不止限于陕西,湖北、河南也有。翁立达感慨,“山区靠当地的资源、矿产发展,也造成污染事故频发。当地不少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县,没有更多资源可用”。

“大的矿山,防治规划里面进行了工业点源治理;违法的小矿山,地方政府必须取缔。”接近官方的知情人士表示,至于存在偷排投放,整个水源区9.5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又非常大,不可能整天去搜,只能靠水质监测,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长期保卫战

治污的钱从何来?

接近权威部门的知情人士向财新记者表达了他对中线水最大的担忧:时间倒推二三十年,中国到处是丹江口水库一样的好水,每个中年人都能回忆起儿时在身边的小河游泳、摸鱼的事儿,但是现在呢?中国能游泳、摸鱼的水很难找了。那么,丹江口水库和汉江上游再过二三十年,就一定能保住吗?

多位专家也有同样的担忧。他们指出,保护中线水必须要制度化、长期化,绝不让中线重蹈污染覆辙。专家们还认为,让上游保护水质的行政命令是靠不住的,必须施行一定措施,让上游地区觉得保护水质不是麻烦事,而是一件好事,如是中线才能长治久安。

2012年中国官方出台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丹江口上游地区进行了现实解析,情况显然不容乐观。有识之士结合此规划,用三个关键词概括上游保护水质的困境。

第一个词是“能力有限”——水源地贫困人口和革命老区相对集中,发展底子较薄,43个县(区、市)中,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达34个。

第二个词是“压力很大”——水源地环保基础设施弱,保水任务重,时间紧;工业而言,产业发展受限,多家企业关停;农业而言,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移民搬迁数量大且集中,安置难。此外,还有政绩考核的压力。

第三个词是“动力不足”——由于开展众多水污染防治项目,地方财政增支减收因素增多,保水后劲是个疑问。一些观察人士认为,同为重大国家工程,感觉南水北调中线的投入不如三峡。

专家表示,这些问题不仅水源地有,从沿线保护区划定难产可见,同样也存在于干渠,只不过在水源地表现更突出罢了。

权威人士表示,说到底,要长期保护中线水质,就得建立起水质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难点也在这里。

长效机制中,生态补偿常被提及。翁立达解释,丹江口水库在上游,受水区京津冀豫在下游,尽管中线不是一条天然的河流,由人工干渠打通输水,但下游为了得到好水,让上游牺牲发展机会和权益来保护水质,就得有相应的生态补偿。

补偿确实可以调动地方保水,也有利于调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财新记者得到的权威资料显示,2008年国家将水源地43个县全部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转移支付范围内,目前为止,累计完成转移支付近200亿元,其中,2013年达40余亿元,平均每个县1亿元。

除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这一纵向补偿,还有受益区对贡献区的横向补偿,以及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水供北京,既有量,也有质,维护这两者均要付出代价,这都要作为成本计入水价。”据接近官方的权威人士介绍,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还在探索之中,目前三种生态补偿中,其他两种都在运行。

对干渠省份的补偿也在酝酿。财新记者获悉,有关部门正同河北等省商量,保护区划定后,根据全国主体功能规划——一级保护区对应禁止开发区,二级保护区对应限制开发区,争取相应补偿政策。

“资金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北京和天津,不仅应从财力上,而且从技术、人才、干部交流、商贸等方面,建立起综合对口帮扶机制。”上述权威人士分析,这个区域的发展模式要跟保护水质密切相关,只能发展绿色型、环保型的产业。

但对于长效机制,尤其生态补偿,不少学者表示,他们并没有看到多大进展,即便现有政策,力度也远远不足。

在湖北时,不少当地专家在采访前对从北京来的财新记者颇有顾虑,“你们北方来的记者,还有官员,就盯我们在治污上干没干活,一直在批评湖北,但北京等受水城市,设身处地为我们考虑了吗?”

 十堰:车城还是水城?

有两样东西左右着十堰。一样是汽车,一样是水库。

十堰坐落在湖北省最北部的山区,距陕西省省界近百公里。汉水由陕西秦岭发源,经陕南从十堰进湖北,汇丹江,再浩浩荡荡从武汉进入长江。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十堰还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山区小城。

1958年,水库来了。那一年,中国在十堰境内的丹江口建设丹江口水库一期工程。其时,丹江口水库主要用做水利灌溉,未来的南水北调尚显遥远。

1969年,汽车来了。上世纪50年代,中国批准兴建一汽的同时,提出“要建设第二汽车厂”。随后经过十余年的选址,中国二汽最终落户十堰。

之后,十堰汽车产业始终一枝独秀。据统计,长期以来,汽车工业产值占十堰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最高年份曾达80%。汽车产业对政府财政收入的贡献同样举足轻重。

上世纪70年代后,二汽大发展,十堰逐渐“变大”,并有了大城市的梦想。如今,因汽车而兴的十堰,已拥有300万以上的人口。

然而,2000年之后,丹江口水库被确定为中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后,十堰的命运再遇波折。过去容纳工业污水的汉江十堰段,如今成为库区核心。

矛盾显而易见:如此多的工业废水,如此多的居民污水,到哪里去?承担大量水库后撤移民的农村,其必要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又将去向哪里?

中国水污染较为普遍,在未来污水求治过程中,诸多城市或许也将经历与十堰类似的环境纠结。因此,十堰的困境和探索,都极为宝贵。

又挨批了!

2013年11月环保部对中线水质的不达标通报,虽未点名,但显然水质污染断面多数位于十堰,未完成的治污工程,也有相当大一部分位于十堰。这是十堰近年面对的再一次严厉批评。

财新记者去十堰前与当地多个部门联系,得到的回复几乎都是“现在不方便说什么,时机不好”。

2013年6月18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以“流向丹江口”为题报道了十堰神定河污水处理厂直排污水的问题;19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丹江口:正被污染的水源地”为题再次报道。丹江口水库水质污染的罪魁祸首,感官而言,直指十堰。

这并非十堰被媒体第一次曝光。翻看新闻检索,近年,十堰已多次被媒体指责治污不力。

十堰当地显然有着诸多委屈。了解情况的中国环境科学院原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夏青半开玩笑地告诉财新记者,没有足够管网将污水纳入处理厂之时,国家就要求神定河达标,“有点要十堰老命的味道”。管网建设的难度大,“那要翻天覆地地修才行”。夏青估计,还得花7亿-8亿元。

此外,30多万新增人口带来的无组织排放是十堰未曾预料到的。近几年,十堰周围散乱的人口不断集中到郊区河流。知情者介绍,“30多万人吃喝拉撒睡,这些污染物都散乱地排到河里了”。

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前总工程师沈晓鲤认为,国家在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等设施时,应将地方能否承担后续运行费用考虑在内;应多考虑地方配套建设收集管网等基础设施的能力。否则投资效益会很差,达不到预期效果。

更多的纠结是钱。业内专家口口相传的一件事是,数年前,全国政协的一个团来丹江口水库考察,时任丹江口市(1994年10月底以来,丹江口市一直由十堰市代管)负责人口快,说了一句心里话:如果北京、天津、河北不给我们支持的话,我们凭什么要给你们好水?

这位负责人当场挨批,且被批评得很重。“后来,十堰就不敢公开叫委屈了。但没有钱,十堰又做不了事,结果还是老挨批。”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说。

 污水难排

“刚开始建十堰城的时候,二汽只建工厂,不建管网。”南水北调中线污染防治规划负责人夏青认为,没有足够的污水管网收集污水,很多污水就处理不了。都说车城十堰先有厂,再有城。

上世纪90年代初,湖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特五大”的发展战略,即加快发展一个特大城市(武汉)、五个大城市——荆沙(现荆州)、黄石、襄樊(现襄阳)、宜昌、十堰。

然而,水库来了,十堰的磨难几乎是必然的:很多原来可以做的事,现在不行了。游戏规则似乎一夜间改变,污水排放首当其冲。

按要求,十堰必须治好神定河——2014年中线通水前,要符合水功能区目标要求;2015年末,水质不低于Ⅲ类,即三类。但从政府到学界,对能否达到三类目标,持怀疑论者不在少数。

央视曝光后,十堰回应称,加快神定河流域污水管网建设,推进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全面启动500公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明确由市级负责的200公里主支干管项目进一步加快施工进度,尽早完工;明确由区级组织实施的300公里分支接户管网项目,由各区筹措部分资金,先行启动。

十堰市住建部门表示,按照规划,2013至2015年十堰城区需新建、改造1106公里污水管网,概算投资12.64亿元。但仅有67.9公里纳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申请到国家投资0.57亿元,缺口资金12.07亿元。

光有污水处理厂还不够。截至2013年底,由市级负责实施的200公里污水主管网已完工;但区级负责实施的300公里分支管网,还未完工。

十堰郧县污水处理厂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财新记者,目前郧县污水处理厂总体入不敷出。

“污水处理厂没有产品,不像一般企业能通过产品销售获得利润,它只能靠收取污水处理费来保证运行。”这位负责人表示,政府有一定的补偿,但最让他们吃不消的是设备的更新。

财税部门测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每年将直接减少十堰市县财政收入8.29亿元,收入减少的同时,十堰政府的支出也将增加:每年还需配套15亿元用于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

在另一方面,车城大力发展汽车行业的梦依旧在。据《十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堰的新目标是“百万量级汽车城”“世界卡车之都”“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和国际知名的汽车生产基地”。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若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