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旅游市场整治“不合理低价游”
为加快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加大旅游领域严重失信行为惩戒力度,我国多个部门联合签署了《关于对旅游领域严重失信相关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在旅游领域发生严重失信行为,将受到限制或禁止市场准入、限制融资和消费等联合惩戒措施。[详细]
-
关注诚信:男子带“假老婆”骗取公证
公证行使的是法定证明权,既有司法活动的性质,也有法律服务的性质。当事人采取造假隐瞒欺骗等手段获取公证后,不仅给他人带来直接权利损害,也会干扰社会正常管理秩序,影响行业公信力。公证领域存在哪些典型的不诚信现象,公证机构又是如何防范的?记者进行了采访。[详细]
-
企业环保信用评价:“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引入信用机制,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引导企业环保自律和创新环保监管方式的有力举措。建立企业的环境信用记录,将企业的环境信用信息与其他部门实现“互联互通”,并向社会公开,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守法氛围。[详细]
-
大量APP用户遭遇“注销难” 谁剥夺了消费者的“被遗忘权”
对于用户来说,“注销难”意味着存在安全风险隐患。“比如,用手机号注册APP的用户,如果更换手机号后未能及时注销相关APP,旧手机号被再次投入市场时,其APP账号很容易被他人控制,这其中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详细]
-
揭朋友圈里“喜提豪车”背后套路
顾客排长龙、满屏炫富照、荣誉证书数不清……近年来,很多年轻人的朋友圈,时常转发一些时尚、流行的“网红”产品。“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有些“网红”产品的“爆棚”人气,实际上是通过夸大其词的宣传甚至造假炮制的。[详细]
-
让守信者受益 失信者难行——中国诚信建设深度调查
诚信,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石。当前,经济社会领域存在的许多失信行为,是百姓“痛点”,更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的“挡路石”。[详细]
-
“强大消费卡” 却是一场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倡导的诚信,就是守诺、践约、无欺,就要以诚待人、以信待人。[详细]
-
黑名单显威力 失信者限制多
“税务总局持续积极推进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着力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价值导向。”税务总局办公厅副主任付树林介绍,近年来,税务部门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努力让诚信经营纳税人有更多“获得感”。[详细]

2015年7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中国电子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这是中国电子连续第5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报告》披露了中国电子及所属企业2014年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工作绩效。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家队,中国电子始终坚持以发展国家信息产业和维护国家信息安全为己任,努力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最大化。
中国电子董事长芮晓武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对于安全问题,来不得半点虚假。给自己压力实际上也是一种口碑,就是一种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