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牵涉到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的调整与完善,对城市基础设 施建设、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也是极大的考验。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表示,考虑到蓬勃发展的人口,到2020年前中国需要至少50万亿人民币的新投资用于城镇化建设。
这么多的钱从哪里来?
地方政府无法支持如此大量的城市化建设花费,各个城镇必须紧急寻找特殊的融资渠道,以支持城镇化进程。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作为政府与投资之间的桥梁,邀请金融业等各领域专家前往当地深入调研, 来解决融资平台和合作模式的开发。
2014年3月20日,财政部网站刊登的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培训班上的讲话称,我国预计2020年城 镇化率达到60%,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王保安表示,这42万亿元更多的可能来自社会投资。原有城镇化建设主要依赖财政、土地的投融资体制弊端已显现,难以持续,亟需建立规范、透明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PPP模式抓 住了有效解决城镇化融资需求这一关键环节”。
主办单位: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
协办单位:中国市长协会 农业部农研中心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金融支持:中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湘财证券 南方基金 工银基金 华夏基金
建设支持:中信国安投资(集团) 中建集团
咨询电话:010-65363424
咨询邮件:czh@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