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谢玮) 4月1日,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9春季国际高峰会议在京举。会上,中国核能行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其蓁发布了《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
中国核能行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其蓁发布《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9》(谢玮 摄)
《报告》介绍了2018年国际核能发展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球在运机组454台,总装机容量超过4亿千瓦。世界在建核电机组54台,总装机容量5501.3万千瓦。与此同时,2018年,全球有4台机组新开工建设,1台机组重启建设(韩国的新古里6号)。
“全球核电开工机组增长幅度不大,但是核电发展的区域却在不断扩展。”叶其蓁介绍,目前,全球17个国家或地区正在建设核电站,其中白罗斯、阿联酋、孟加拉国、土耳其是新的核电成员国。
《报告》同时对我国核能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核电机组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核电装机占比2.35%,发电量占比4.22%。具体而言,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在运核电机组44台,装机容量达到4464.516万千瓦,全年核能发电量为29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为18.96%,创造历史最高水平。2018年全国投入商运的44台核电机组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没有发生1级及以上运行事件,主要运行技术指标保持国际前列。 2018年我国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7499.22小时,设备平均利用率为85.61%,实现两年连续增长。
“2018年,我国核电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三代核电AP1000和EPR全球首堆建成投产,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叶其蓁介绍。
《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在建核电工程整体上稳步推进,全国并网核电机组8台,其中7台机组投入商运。投运的7台机组分别是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阳江5号机组,三门1、2号机组,海阳1号机组和台山1号机组。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13台,总装机容量1403.058万千瓦。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5、6号机组,防城港3、4号机组进展顺利。
“2018年我国核能国际合作与走出去取得新的突破。”《报告》显示,2018年中俄双方签署了田湾7/8号、徐大堡新厂址、示范快堆、同位素热源等政府和企业合作文件7份。 我国与巴基斯坦新签署1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出口合同(巴基斯坦C5项目)。华龙一号在英国的通用设计审查(GDA)正式进入第三阶段。在核安全方面,不断拓展核安全国际合作广度,加强核安保与核应急交流合作,支持并完成尼日利亚微堆低浓化改造。
《报告》还就未来我国核能发展形势进行了展望。
叶其蓁介绍,展望未来,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稳步壮大,核电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我国电力需求仍将不断增长,核电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核电消纳将得到保障,进一步开放竞争的电力市场也对核电提出了新的要求。三代核电的批量化、规模化建设,将推动核电经济性持续提升。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对我国更为关键,核科技发展仍需大力投入和协同创新。核能全产业链稳步发展,但部分环节亟需加快推进。核能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成为核能发展新常态,公众沟通与核科普宣传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