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公司 > 正文

申昊科技:政策驱动能源基础设施发展 机器人“小巨人”迎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宋杰) 人工智能变革引起广泛关注,我国智能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已走在前列。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加快能源行业转型升级、推动共性技术突破等提出相关意见。意见指出,推动能源装备智能感知和智能终端技术突破,推动面向复杂环境和多应用场景的特种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技术装备研发,提升人机交互能力和智能装备的成套化水平。

申昊科技介绍,该公司作为电力智能运维领域的龙头企业,已深耕智能电网领域逾15年,有望在电网等能源场景智能化投资红利中迎来持续增长。

通常而言,由于电缆和变电站通常地理位置偏远、配电站数量繁多且设备密集,传统的人工巡检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过程追溯难、风险系数高等问题。

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让导航、控制、定位、后台数据核心算法、多传感器融合、影像超声波、红外热成像等技术日益精进,工业设备检测及故障诊断领域的智能机器人应运而生。凭借更高效的监测方式、更低的运营成本、更安全的作业形式,传统运维方式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改变,行业发展迎来广阔机遇。

如今,运用电力巡检机器人进行智能作业,更是电网智能化的有效手段和重要组成,也诞生了一批科技企业。

成立于2002年的申昊科技,自2007年开始介入智能电网监测设备领域。经过20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在市场、技术及产品三方面构筑了自身的核心优势。

申昊科技介绍,依托多年的技术储备和经验积累,该公司已形成包含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在内的核心技术体系,具备在输变电、配电等环节提供智能机器人、状态监测和自动化控制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资料显示,申昊科技于2015年推出第一代轮式智能巡检机器人并进入国家电网采购体系;2017年完成第二代轮式智能巡检机器人、挂轨巡检机器人的样机研制;2018年完成第二代挂轨智能巡检机器人的样机研制,并开启第三代轮式智能巡检机器人的立项研发;2021年推出国内首台极寒地区巡检机器人并通过验收,可应用于气温低至-40℃环境。2022年推出国内首台输电线路巡检、除冰机器人。

数据显示,申昊科技持续加码研发,2020年、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增长21.39%、23.32%,2022年前三季度,申昊科技研发费用为8,179.46万元,同比增长46.72%,继续加码研发,在此基础上拥有获授专利近300项。得益于技术优势,申昊科技成为工业领域智能机器人研发生产的领先企业,并作为行业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负责“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户内挂轨式巡检机”等多项行业标准制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交通强国”的政策驱动下,我国交通运输各子行业的发展潜力被激发。目前,申昊科技已进军轨交蓝海市场,培育第二增长曲线。如轨交系列产品已成功进入杭州地铁、杭海城际、天津地铁、港铁、上海申通的现场试用阶段。

其中,杭海城际铁路采用了申昊科技的轨交相关产品实现了全线的智慧运维,是国内首条全线实现智慧运维的城际铁路。此外,公司境外业务亦于2022年有所突破,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履带式巡检机器人成功在境外应用。

一审:郑扬波 二审:王新景 三审:周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