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品黔茶汪健:倾力打造茶资源交易中心
0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周刊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国品黔茶”汪健:倾力打造“茶资源交易中心”让黔茶微笑

贵州茶资源交易中心(筹建)效果图

贵州茶资源交易中心(筹建)效果图

与汪总合影

与汪总合影

国酒茅台&国品黔茶

国酒茅台&国品黔茶

经济网讯(记者 邹锡兰·殷宗文)贵州国品黔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及技术开发服务为一体的中国茶业行业百强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省级科技创新企业。下辖4个子公司、1个研究院(贵州国品黔茶研究院)、12个分公司(全国省、市办事处),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布贵州10个产茶重点县市)。

贵州国品黔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健是教师出身,丢下“铁饭碗”曾做过竹荪和白酒生意,2007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茶产业的政策刚出台,眼光敏锐的汪健即涉身贵州茶产业。2011年和2012年两年蝉联荣膺“中国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身兼10余个社会职务。

汪健发起和创建了“国酒茅台&国品黔茶”专卖系统,2010年4月30,由贵州省农委、省经信委主办,省茶文化研究会和国品黔茶全国运营中心承办的"国酒茅台&国品黔茶"上海专卖店开业暨国品黔茶上海推介会隆重举行,当时在百度和谷歌上的信息量就高达2700多万条,后来成为贵州大学等高校的创新营销模式经典教案,被誉为“工业反哺农业”的典范。

目前,汪健要做的事情是线下、线上互动,致力于打造贵州茶资源交易中心,“让黔茶微笑”起来。

引领——为黔茶出山修一条高速公路

面对汪健,给人的印象是从容、淡定、亲和、睿智,言谈间闪烁着思想的火花。

汪健向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介绍,国品黔茶从事茶产业以来,建立了一个公共的流通平台,在中国12个省、区有100多家专卖店,合作茶企34家,销售茶叶单品300多个,其中包括贵州省政府主推的“三绿一红”(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

国品黔茶通过1+6(公司+行业协会+农户+基地+技术+标准+专业合作社)独特的运营模式带动茶农增收致富。

茶农收入逐年递增,从2006年每斤茶青50元到2014年每斤茶青200元,亩产从刚开始3000元到今年10000元,茶农经济增长效果显著。

国品黔茶公司以“国酒茅台&国品黔茶”系统为“火车头”、以国品黔茶研究院为“引擎”、以“国品黔茶农民专业合作社群”为资源库,以34家茶企1+1>2的“狼群效应”为保障,为黔茶出山修一条通往全国和世界的高速公路。

融合——搭建黔茶产业转型升级平台

如同“国酒茅台&国品黔茶”营销模式成为贵州省委省政府会议议题一样,由国品黔茶发起和构想的“贵州茶资源交易中心”,也被列入由省委领导亲自担纲拟订的《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2014-2016)计划》之中。

在省农委的直接领导下,由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国品黔茶、贵州省黔农融资信用担保中心、湄潭中国茶城发起创立“贵州茶资源交易中心”。目前该平台正在紧张有序的筹建之中。

该中心旨在构建茶产业发展的高地,发展茶产业总部经济,将茶产业资源、资本、信息、人才、技术等要素汇集,实现产销、产金、产研、产学对接,推动产业的金融化、信息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从而为黔茶出山创建平台、为中国茶业搭建舞台。

汪健表示,这是用市场检验黔茶、倒逼产业对接;只有规模化生产才有规模化利润。

“农业经济要相信政府、工业经济要相信资本;中国文化讲究门当户对,西方文化崇尚灰姑娘爱上王子,文化差异的背后是经济社会的差异;商业经济要相信传奇;现在是一个金融、商业、工业和生活等上演跨界融合的时代。”

提升——让黔茶微笑

有关资料显示,“贵州茶资源交易中心通过优势茶产品和资金资源的整合、运作、服务、带动,建成贵州茶产业最大规模的茶产品流通平台、茶企业咨询服务平台、茶行业项目投融资平台,促进黔茶由产品到商品、资源到资本的规模转化,形成黔茶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实现产销两旺。该中心以实体市场和冷链物流为支撑,按B2B模式,通过IT技术与黔、渝、川、滇四省茶叶主产区、全国50大茶叶批发市场、数十万茶叶流通商以及金融、质检等部门相链接,打造中国茶业最重要的原产地市场和茶资源综合市场,从而推动贵州茶产业金融化、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该中心预计年交易规模100亿元,能辐射茶园面积100万亩,带动茶农30万户。”

汪健说,资源变成资本,商业模式很重要;这个时代不是说你有多重要,而是你和谁在一起;好东西要找卖点,品牌推广宣传是软文化、是“务虚”,这很重要,务实和“务虚”要相结合。

“要让黔茶微笑起来,从经济学角度看,必须抓好产业链中研发和营销两端,把两端提升到一个高度;如果说规模化和集约化是黔茶的科学发展观,那么,把资源变成资本,营销和研发是通向成功大道的不二法门,没有选择!”汪健对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表示。

“微笑曲线”或者“武藏曲线”作为企业经营理论,对于企业各有各的适应性,且不论是否“真实的谎言”,短短几年间把企业做成国家级,相信汪健对于“微笑曲线”,个中滋味、其中奥妙,自有了悟。 

追溯——为黔茶找一个数据链和证据链

国品黔茶公司张先生拿着一份资料向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介绍,这是由国品黔茶研究院申报的“贵州绿茶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推广”课题,已进入答辩程序,该课题系2014年农业攻关项目。

在汪健看来,品牌是归宿,食品安全是生命线,政府重视,行业和社会关注,这需要贵州所有茶产业所有人发起“全民战争”,死死抓住农残、重金属等因素,努力做到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是安身立命之本;这就要做两件事,一是为黔茶找一个数据链,一是为黔茶找一个证据链;土壤检测、茶叶成长检测、加工及流通等环节都要检测,形成数据链,通过数据分析符不符合标准,发现问题马上解决;茶品可溯源、可追溯,形成证据链。

有关茶叶质量安全检测,汪健说,成立“贵州茶叶检测中心”,由第三方来参与。

食品安全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5年食品安全标准将与国际全面接轨,国品黔茶在茶业领域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探索、建立和推广等方面的工作,已超越企业层面,具有普遍性意义,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践行者,影响深远。

我要说两句
| 退出
畅言一下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