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12月11日,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再度开启《星空下的对话》,邀请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为网友带来了一场关照内心世界与人生价值的“心理必修课”。
谈心理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过时了,人不是被过去决定是被未来召唤
彭凯平作为清华大学心理系教授、幸福科技实验室联合主席,一直致力推广积极心理学。因此,开门见山,张朝阳在对话中率先抛出何谓“积极心理学”的探讨。
彭凯平回忆,2008年回国后推动这门科学的初衷,是他发现中国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但幸福感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人人觉得自己活得不开心,很焦虑,很恐惧,这个时候就产生大量的心理问题。”彭凯平决定通过倡导“积极心理学”这个新的学科领域,“让人民快乐起来,积极起来,幸福起来。”
彭凯平随后描述了“积极心理学”整个框架和行为心理学的关系。张朝阳将其总结为 “积极心理学是更加心理学理论的角度框架,而行为心理学是更加临床的治疗方法流派。”
此外,他们还谈到了精神分析学鼻祖弗洛伊德。彭凯平认为,弗洛伊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譬如《梦的解析》等,但这些数据是建立在病人的基础上,所以理论的来源有问题,存在文化偏见。
张朝阳也认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被动的。“感觉把一个过去的经历黑匣子打开就得到了治愈,但这也可能会起到治疗的反效果。”他说。
谈焦虑:解决焦虑就会放大焦虑,应采取价值观指向的行动
当人遭遇麻烦痛苦,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面对彭凯平的提问,张朝阳给出了自己目前推崇的“接纳与承诺疗法”(ACT)。他介绍,大脑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如电网般消化诸如自卑、失望、恐惧、焦虑等情绪。人们不必放大这种感受。而人类千百年来,也正是在焦虑恐惧中去劳动,去创造,去解决问题,并逐渐成长发展,成为地球的主宰。
张朝阳提倡,面对焦虑情绪,不必急于消灭,而是去做该做的事。“人生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首先要确立价值观,要采取行动,不采取跟焦虑有关的行动,采取价值观指向的行动。”他强调:“焦虑是不能被解决的,解决焦虑就会放大焦虑。”
他还援引获得诺贝尔奖的基因级别研究的结论——大脑可塑性,强调“相信可以改变,最后就可以改变”。根据“大脑可塑性原理”推论,焦虑、难受是一定会过去的,消失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与解决的努力程度成反比。
彭凯平同样倡议以坦然面对焦虑。他认为焦虑情绪并不可怕。事实上,适度焦虑对于人来讲还有保护作用:“适度焦虑中型曲线,最佳的状况是中间,所以如何保持适度的焦虑就是一个技巧。”
如何解决焦虑,彭凯平还介绍了一些具体的替代性方法。比如看悲剧小说和电影,体会当事人深渊冰凉的感觉;看心爱的球队拼死输的一塌糊涂为之流泪;觉得生活无聊,去墓地走上一遭……作为积极心理学家认可的方法,替代性体验不会带来人类如脱敏疗法那样生硬残酷的感受,但能让人们找到快乐生命的意义,战胜焦虑。
谈“内卷”:通过学习跨越不同“树洞”,不要在一个圈子里面转
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里,“原生家庭”一词被当代年轻人反复提及。诸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性格特点等等,都被频繁归因为原生家庭之罪,有人更是提出“人是无法摆脱原生家庭影响”的观点。
彭凯平对此表示,许多心理学证据证明,原生家庭影响并非终身。人可以从原生家庭走出来,创建新的原生家庭。“当你成为父母的时候,这就是你和你孩子的关系。当你找到新的爱情的时候,你用爱去支持培养你和伴侣的关系。新的感受完全可以重塑原生家庭对于个体的影响。原生家庭对于我们有影响,但它是可以超越和改变的。”他说。
“内卷”也是很多年轻人都在面临的问题,“情绪内耗”也成为社交平台上新晋的热议话题。如何避免精神内耗?张朝阳做了一个有趣的比喻:掌握了行为心理学后,自己意识到焦虑是无法根除的。而就如同猎人走在森林里,当野兽——焦虑来袭,能举起猎枪——行为心理学知识,开枪消灭心中的“野兽”。
彭凯平也分享了对“内卷”的理解:当资源有限时,大家都做同样的事情,结果和效益变差,竞争残酷由此加剧,人们的身心健康也越来越糟糕。他认为,避免精神内耗,最重要的是不断学习,不断跨越不同的“树洞”,“社会学家格兰维曾发现,优秀的人才能跳跃不同的‘树洞’,不要在一个圈子里面转。”他说。
他还建议年轻人生活圈子一定要丰富多彩,要学会跨越“树洞”,避免“卷”得走投无路。张朝阳也强调,跨越“树洞”至关重要的是学习,知识丰富了,能看见的“树洞”也就多了。
谈价值观:坚持长期主义,做有责任感的企业
面临未来的挑战,彭凯平对身为“企业家”身份的张朝阳提问:“能否给企业家一些建议,在遇到挫折和磨难不确定时,能有什么办法去应对?”
张朝阳的建议很恳切:经济下行,要做好准备保证现金流,不仅要防止入不敷出,也要坚持长期主义,坚持做一些你认为正确的事情。企业家应该意识到,当下市场竞争激烈,任何一个领域只有极致才能有竞争力,“不要被忽悠了,读点文章,这个风口那个风口,这个可能性那个可能性,就被忽悠走了,要坚定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相信做到极致最后就有竞争力出来。”
张朝阳认为,企业家应树立一个在赚钱之上更高的世界观:“做有价值、有责任感的企业远比只顾着赚钱要明朗、有意义得多。”他说。
编辑:孙冰
一审:郑扬波 二审:王新景 三审: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