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 “芯片”,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命脉。近年来,北大荒集团北安分公司深耕寒地黑土,立足“藏粮于技”,依托各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园区全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种业发展体系,聚焦新品种引进、繁育推广与“一品一模”技术攻关全链条,用一粒良种撬动粮食产能跃升,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注入力量。
在二龙山农场有限公司第六管理区的晒场内,金黄色的玉米堆积如山,大型铲车轰鸣穿梭,烘干塔持续运转吞吐着丰收硕果。今年,这个管理区的玉米、大豆产量双双创下历史纪录,秘诀就藏在适配寒地特性的优质品种中。作为北安分公司种业创新的核心载体,二龙山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园区围绕“提单产、强抗性、优品质”目标,对40余个玉米、大豆品种开展引种对比测试试验,从出苗率到收获产量、品质共记录数十项关键指标。目前已有2个玉米品种、2个大豆品种进入大区对比展示示范阶段。“这些品种熟期适宜、抗性过硬、丰产性好,预计明年就能在科技示范带规模化示范推广。” 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赵启慧介绍。

在长水河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园区,农技人员正在查看种子试验田的作物长势。(钱泊羽 摄)
各农场有限公司的试验田不仅承担“选种”使命,更打通了“引种—繁育—推广”全链条。北安分公司通过引入智能监测设备与无人机遥感技术,实时采集土壤墒情、温湿度等数据,依托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作物生长数字模型,实现精准施肥、灌溉与病虫害防控。“我们针对主栽品种的生育特性、需肥规律设计栽培方式、施肥配比、病虫草害防治措施,开展配套种植模式专项试验,旨在通过科学试验建立‘一品一模’种植技术模式,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种植。” 分公司农业发展部工作人员贾鸿燕介绍说。

在北大荒垦丰赵光种业有限公司种子包装生产线,码垛机器人正在将一袋袋种子整齐码放到托盘上。(任忠良摄)
在赵光农场有限公司,北大荒垦丰赵光种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片繁忙,自动化流水线将净度达99.6%的优质豆种快速灌装、转运。作为北安分公司重点打造的良种繁育基地,这里年繁育大豆良种12万亩以上,生产良种2.2万吨,辐射周边种植面积400万亩。种植户王晓飞签订了450 亩良种繁育订单后,比种植常规大豆增收1.98万元。“种业公司以高于市场价 0.05 元的价格全部收购,我们种粮更有奔头了。”他笑着说。
北安分公司深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持续深化与八一农垦大学、农垦科学院、黑龙江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垦丰种业等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更新推广大豆龙垦306、龙垦310、龙垦3092、垦豆68、黑科88、玉米垦沃6339、科沃9366等新品种20余个,更新比例达41%。创新研发种子培肥、根瘤菌喷淋、玉米“减基增叶氮后移”等15项提质增产技术,改装电驱施肥机、大豆及玉米扶倒器等12项成果,针对重茬大豆,创新形成了“三肥两菌”“大豆根腐病综合防控”技术,实现单产提升5.6%。
2026年,北安分公司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聚焦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让更多优质良种扎根黑土地,以种源自主可控助力粮食稳产增产,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北安力量。(文图:钱泊羽 王婧 贾鸿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