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官,这钱拿到手,俺们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地了!”近日,黑龙江省林区中级人民法院下辖双桦人民法院桦南人民法庭的调解室里,种植户李大叔紧攥赔偿款领条,声音里满是难掩的激动。当天,和他一样的十家种植户,均顺利拿到农药公司补偿款共计14万余元,一场涉农纠纷,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今年7月。桦南林业局有限公司红光林场的十家农户从一家农药公司购入40多箱紫苏专用农药。“本想着用好药能多收点籽,谁料反倒出了岔子!”李大叔回忆道。喷药后不足半月,地里的紫苏便变了样——叶片从翠绿逐渐转为紫红,结出的籽不仅个头小,生长的也缓慢。
农户们第一时间找到农药公司讨说法,可对方的回应却让他们更添焦虑“我们的农药都经过检测,肯定是你们喷药方法不对,或是天气影响!”双方几番争执,始终各执一词、不肯让步。“眼看着秋收临近,损失没法弥补,再耗下去连明年的种植本钱都要没了!”急得团团转的农户们,无奈之下诉至双桦人民法院。
“这事儿关乎十户农户的生计,得靠法官从法律层面帮忙调解,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双桦人民法院桦南人民法庭接到消息当天,便立刻派张成金法官赶赴种植基地。
在田间地头,法官蹲下身仔细翻看紫苏叶片,又挨家挨户与农户沟通“您当时是按说明书配的药吗?喷药前有没有下雨?”一边倾听农户讲述,一边细致记录关键细节,还特意请来林场的农业技术员共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从叶片症状和生长周期来看,大概率是农药成分与紫苏生长需求不匹配,才导致药害出现。”
摸清情况后,法官主动联系农药公司“咱们得到地里看看实际情况,农户们半年的心血都在这儿,不能让他们白受损失。”随后,法官邀请农药公司负责人、销售代表一同前往田间,指着连片受损的紫苏说道“你们看,这一百多亩地的紫苏都出现了同样问题,农户们是按流程用药的,如今产量锐减,从法律层面来讲,你们作为销售方,得承担相应责任。”
亲眼看到地里的景象,农药公司负责人的态度渐渐软化“我们也是根据地区综合条件调整的配方,就是没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调解中,张成金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农户实际损失,提出调解方案“按每亩地的平均损失计算,十户农户总共损失14万余元,建议你们一次性赔付,既能尽快解决问题,也不影响公司口碑。”
起初,农药公司还想压低赔偿金额,法官又耐心沟通“要是走诉讼程序,不仅耗时久,你们还得承担诉讼费、鉴定费,现在通过调解解决,对双方都有利,而且会提升你们企业的信誉度,桦南是紫苏的主产区,你们要从信赖你们的农户和长久的市场价值等多方考虑。”经过反复沟通,农药公司最终同意全额赔付14万余元,双方当场签订调解协议。
拿到赔偿款后,十家农户特意定制了一面锦旗,送到双桦人民法院,锦旗上“情系百姓办实事 公正司法解民忧”十四个字,道尽了农户们的感激之情。
在案涉地块的紫苏收割后,张成金法官再一次来到田间,得知产量虽受一定影响,但是减产部分有赔偿款,综合计算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一直以来,双桦人民法院始终深知“涉农纠纷关系到农户的‘钱袋子’”,工作中不仅坚持依法办案,更注重主动靠前服务,将调解工作延伸到田间地头,用司法温度守护农户的“丰收梦”,为林区发展坚实护航。(陆洋)